第196章 我们需要更多“星星之火”(2/2)
2.建立“种子”培训中心:以列车为核心,扩大培训规模,不仅要培养操作员,更要培养能理解原理、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种子”教师和工程师,让他们学成后能够去往各地,建立二级、三级培训点。
3.技术转化小组: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将列车提供的超前技术,结合这个时代的工业基础和生产条件,进行“降维”转化,设计出能够就地取材、进行生产的简化版设备或工艺流程图。
4.信息交流网络:利用列车“网吧”车厢的算力和通讯潜力(哪怕现在只能有限使用),尝试建立与上级和其他主要根据地的加密信息通道,共享技术进展、敌情动态,协调资源。
李诺将自己的想法快速说了出来。
老周越听眼睛越亮,猛地一拍大腿:“好!就按这个思路来!我立刻向上级汇报,协调资源和人员!你这边,尽快把‘知识包’弄出来,培训计划也要抓紧!”
张建国虽然对很多技术名词听得云里雾里,但也知道这是大事,拍着胸脯道:“放心!安保和物资运输交给老子!保证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一根针都少不了你们的!”
蓝图化为具体的行动纲领,整个保护区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这一次,目标更加明确,视野更加开阔。
李诺一头扎进了数字图书馆和迷你工厂,开始筛选、整理、简化海量的知识。陈雪和铁蛋的技术团队也全力配合,他们将一些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图示和比喻表达出来,甚至开始尝试用木头和金属边角料制作教学模型。
几天后,第一批涵盖《基础机械认知》、《农村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简易肥料制作与土壤改良》的“知识包”初稿完成,虽然简陋,却是从0到1的突破。
与此同时,经过严格筛选的第二批、规模更大的“种子”学员也开始报到。他们中有前线负伤转业的战斗英雄,有根据地推荐的识字青年,也有对技术充满渴望的基层干部。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求知若渴的火焰。
李诺站在临时布置的“教室”——一节清理出来的货运车厢里,看着
他知道,将这些超越时代的知识传授出去,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料的蝴蝶效应。但正如老周所说,没有自己的体系和人才,永远只能被动挨打。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第一课:“同志们,今天我们不讲高深的理论,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杠杆’,以及它为什么能‘四两拨千斤’……”
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着简陋的模型,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藏着如此奇妙的规律。
看着那一双双因为获取新知而闪闪发光的眼睛,李诺仿佛真的看到了点点星火,正在这节寒冷的车厢里被点燃。
然而,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氛围中,负责研究那块黑水晶的陈雪,脸色苍白地找到了李诺和老周。
“李顾问,老周……那黑水晶……它……它刚才自己亮了一下!”陈雪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惶,“我们监测到一股极其微弱、但无法解析的能量信号发射了出去,方向……指向天空!而且,在它发光的同时,我们隔离室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括从列车接过去的,都受到了轻微干扰!”
李诺和老周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黑水晶……果然不是死物!
它在这个时候被激活,向外发送信号,是巧合,还是……感受到了“星火”点燃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