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论功行赏(2/2)
这时,大将军何进挺着肥硕的肚子,迈步出班,声若洪钟:
“陛下!黄巾既平,有功将士不可不赏!
臣已命人整理此次平乱功臣名录及功绩,请陛下圣裁,以酬其劳,激励天下忠勇之士!”
刘宏抬手示意:“爱卿且奏来。”
何进展开一卷帛书,朗声宣读,声音在殿内回荡:
“南阳太守刘俊,献策联军,督造利器,亲破巨鹿,擒杀张宝,居功至伟!
北平太守公孙瓒光复幽州、并州,功绩显赫。
北海太守孔融清剿青州叛贼,战功显着。
骑都尉曹操,征战兖州,西击巨鹿,战功赫赫!
其余如刘备、丁原、朱儁等,或冲锋陷阵,或守土安民,皆有大功于社稷!
此外,关羽勇夺邺城,阵斩张梁;颜良、孙坚等亦奋勇杀敌,功勋卓着!”
他稍稍停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此番大捷,亦赖陛下运筹帷幄,庙堂之上调度有方,将士用命,方能使乾坤扭转,逆氛荡平。”
话里话外,不忘暗示自己这个“大将军”统筹全局的功劳。
念罢,何进合上帛书,躬身问道:
“以上诸臣之功,皆已核实。如何封赏,还请陛下示下。”
刘宏听着这一长串名字和功绩,心情越发舒畅,但听到封赏,又不免想到国库空虚。
他沉吟道:
“众卿之功,朕已深知。然则赏赐之事,关乎国体,需慎重……诸位爱卿,可有建言?”
司徒袁隗率先开口,他身为世家代表,倾向于传统的赏赐方式:
“陛下,老臣以为,赏功当以显贵、厚禄为先。
可对刘俊、公孙瓒、曹操等首功之臣,大加封赏食邑,赐予关内侯乃至县侯爵位。
并赏赐大量金银钱帛,如此既可彰显朝廷恩宠,亦可使其安心富贵,光耀门楣。”
他的提议得到了太仆黄琬、宗正刘虞等老成持重之臣的附和。
他们认为厚赏钱财爵位最为稳妥,既能酬功,又不至于让地方势力过于膨胀。
然而,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却另有打算。
张让尖着嗓子道:
“陛下,袁司徒之言虽善,然赏赐过重,恐虚耗国库。老奴以为,不如授予实职。
功勋卓着者,可召入朝中,委以九卿高位,侍奉陛下左右;
其余人等,可任命为地方郡守,牧民一方,既酬其功,亦为陛下分忧。”
大司农曹嵩也立刻接口,强调国库空虚,支持张让以官职代替厚赏的建议。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龙椅上的刘宏听得眉头微皱,既觉得袁隗等人的建议体面,又担心国库不堪重负;
觉得张让之言节省,又恐外戚与宦官借机揽权。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太常刘焉缓步出列,他声音洪亮,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陛下,诸位同僚,窃以为司徒与张常侍之言,皆有其理,然亦各有不足。”
他环视众人,不疾不徐地分析道:
“如今朝廷府库空虚,若大行封赏,恐难以为继。
而朝中九卿、地方郡守之缺有限,若尽数以官职酬功,则原有官吏何以安置?更恐引发新的纷争。”
刘宏闻言,觉得切中要害,问道:
“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