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79年打猎供妹妹上学 > 第180章 小宝归来送别李技术员

第180章 小宝归来送别李技术员(2/2)

目录

王小宝认真地点点头:“李师傅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教导。以后我有啥不懂的,肯定写信请教您。”

傍晚时分,饭菜终于做好了。大铁锅掀开,狍子肉炖酸菜的香气扑面而来,狍子肉炖得软烂入味,酸菜吸足了肉香,酸中带鲜;另一口锅里的铁锅炖大鹅也炖好了,鹅肉紧实有嚼劲,汤汁浓稠,泡着米饭能吃两大碗;虎子还炒了盘野兔丝,加了点辣椒,又香又辣;桌子上还摆着林母做的粘豆包、凉拌野菜,满满一桌子菜,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林逍拿出珍藏的白酒,给李技术员、王小宝和虎子各倒了一杯,自己也倒了一杯,举起酒杯说:“今天这杯酒,首先要感谢李哥!这一个月你辛苦了,没有你,咱们的环颈雉养殖走不了这么顺。我代表我们全家和虎子家,敬你一杯!”

李技术员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一饮而尽:“林逍,你这小伙子有闯劲,也重情义。农场的基础好,乡亲们也支持,以后肯定能把养殖事业做起来。我祝你生意兴隆!”

林逍又给王小宝倒了杯酒:“小宝,这杯酒敬你!出去学习辛苦了,以后环颈雉和松鸡的养殖就靠你了,咱们一起把农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小宝端起酒杯,脸上满是干劲:“林逍哥,你放心!我一定把学到的技术都用在养殖上,争取年底就让环颈雉出栏,卖个好价钱!”他说完,也仰头喝了下去。

虎子也端起酒杯,瓮声瓮气地说:“李师傅,小宝,我不会说啥好听的,这杯酒我敬你们!以后养殖上有啥力气活,尽管找我!”

饭桌上热闹起来,大家边吃边聊。李技术员给王小宝讲着养殖里的注意事项,比如夏天要给养殖棚遮阳降温,冬天要做好保温,饲料要根据季节调整配比;林二姐说起狍子养殖的经验,比如母狍子怀孕后要单独饲养,不能受惊吓;王小宝则分享着在省城学到的新技术,说可以尝试用发酵饲料喂环颈雉,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提高免疫力。

小雅吃得不亦乐乎,手里拿着块狍子肉,吃得满嘴是油;林二姐坐在她身边,不时给她擦嘴、夹菜;郑云抱着没满月的俊生坐在桌边,因为刚出月子没多吃,只是偶尔夹两口清淡的菜,时不时给虎子夹块肉;沈歌和林母不时给李技术员添酒,整个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吃到一半,林父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小布包,递给李技术员:“李师傅,这是我们家自己晒的黄芪片,泡水喝能补身体,你带在路上喝。”

李技术员连忙起身,接过布包:“大叔太客气了,这一个月麻烦你们照顾,我都不好意思了。你们一家子和虎子家都实在,以后有啥养殖问题,随时给我写信。”

郑云抱着俊生,轻声说:“李师傅,您别客气,这都是家常便饭。虎子照看野兔养殖多亏了您指导,他回来总说您教的方法好用。”

林逍放下筷子,对李技术员说:“李哥,这次真的多亏你了。以后咱们养殖事业稳定了,还要多麻烦你指点。我们打算把养殖和药材收购长期做下去,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技术员点点头,眼里满是认可:“你这小伙子有想法有闯劲,肯定能成。养殖和药材收购结合起来,路子更宽了,好好干。”

王小宝也跟着说:“李师傅,等环颈雉和松鸡出栏了,我给您写信报喜!到时候咱们卖到佳木斯城里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夜深了,宴席才散。李技术员喝得有点微醺,林逍送他回住处的时候,他拉着林逍的手说:“林逍,我看你是个干大事的人。记住,搞养殖要讲良心,饲料要足,防疫要到位,不能糊弄。只要你坚持下去,肯定能成大器。”

“我记住了,李哥。”林逍用力点头,“以后有机会,你一定要回农场看看,看看咱们的养殖区,看看咱们农场的好日子。”

第二天一早,林逍和王小宝一起送李技术员去农场的车站。李技术员要在这里坐大客车去佳木斯,再转乘火车回省城。客车开动的时候,李技术员从车窗里探出头,挥着手说:“好好干!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送走李技术员,王小宝迫不及待地拉着林逍去了养殖棚。“林逍哥,咱们现在就开始孵化松鸡种蛋吧?我已经把温度调好了。”他指着孵化器里的种蛋,眼里满是期待。

林逍看着他干劲十足的样子,笑着说:“好!咱们现在就干!”他拿起一个种蛋,对着阳光照了照,蛋壳通透,里面的胚胎清晰可见。这是他们从山里收集的优质松鸡种蛋,也是农场养殖的新希望。

养殖棚里,孵化器的指示灯亮着,发出微弱的嗡嗡声。王小宝认真地记录着温度和湿度,林逍则帮着整理饲料。棚外,朝阳慢慢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养殖棚上,也洒在两个人的身上。

林二姐已经在狍子养殖区忙活起来了,她正给怀孕的母狍子添饲料,动作轻柔,生怕惊到它们。虎子扛着饲料筐去了野兔养殖区,乡亲们也陆续赶来帮忙,有的给环颈雉换水,有的打扫养殖棚卫生,整个农场都动了起来。

沈歌站在一旁,林二姐牵着小雅,母女俩站在养殖棚外看着里面忙碌的身影。小雅手里拿着王小宝给她买的酥糖,小声问:“娘,小宝叔叔能把松鸡孵出来吗?”

林二姐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能的,小宝叔叔学了本事,肯定能孵出健康的小松鸡。以后咱们农场里,就有好多好多的环颈雉和松鸡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