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沪海舰影渐稠(2/2)
宋希濂接过测试报告,嘴角露出一丝笑容。重炮营的夜视能力提升,意味着以后夜间作战时,他们能掌握火力优势——日军的重炮夜间射击命中率普遍在六成左右,这两成多的差距,在战场上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叮!宿主推动重炮夜视技术推广,完善粮道破坏方案,触发支线任务“上海防御协同准备”:协调87师、88师、教导总队及海军,完成吴淞口防御部署。任务奖励:积分,苏制76高射炮4门,“舰船识别手册”10本。】
淡蓝色的光幕闪过,宋希濂心里一喜——苏制高射炮正好能弥补上海防空的短板,虽然只有四门,但聊胜于无,至少能给88师的工事提供点防空掩护。
“明远,”宋希濂对身边的副官说,“你立刻给孙元良发报,让他派工兵去吴淞口跟海军对接水雷布设,另外,让他准备接收四门高射炮,下周就从南京运过去。”
周明远刚要转身,临时指挥部的门被推开,陈阿福跑了进来,脸上带着汗,手里攥着一个弹壳:“师座!刚才训练的时候,我们班在‘敌阵地’里捡到个这东西,看着不像咱们的弹壳。”
宋希濂接过弹壳,仔细看了看——黄铜材质,底部刻着“1936日本陆军造”的字样,是日军三八式步枪的弹壳。他心里咯噔一下,演习场周围都是36师的警戒哨,怎么会有日军弹壳?
“阿福,你在哪捡到的?周围有没有看到陌生人?”宋希濂的语气瞬间严肃起来。
“在西侧的灌木丛里,离‘伏击点’不远。”陈阿福回忆道,“我没看到陌生人,但草丛里有被踩过的痕迹,好像有人在那里待过很久。”
邱维达脸色一变:“难道是日军的侦察兵混进来了?咱们的警戒哨怎么没发现?”
“不一定是混进来的。”宋希濂皱着眉,把弹壳递给邱维达,“演习场西侧靠近公路,可能是从公路那边扔过来的,目的是试探咱们的警戒范围,或者是想让咱们知道,他们一直在盯着咱们的训练。”
他顿了顿,对周明远说:“立刻加强演习场周边的警戒,尤其是西侧公路,派侦察兵化装成农民巡逻,另外,让宪兵队去公路附近的村子排查,看看有没有可疑人员。”
“是!”周明远应了声,快步跑了出去。
宋希濂看着窗外的演习场,心里的紧迫感越来越强。日军不仅在上海增兵、测绘航道,还在南京附近监视他们的训练,显然是把36师、教导总队这些扩编后的嫡系部队当成了心腹大患。
“荫国,你说小鬼子会不会提前动手?”邱维达担忧地问,“现在才三月,离7月还有四个月,要是他们现在就在上海或者华北开战,咱们的准备还没做完。”
“不好说。”宋希濂摇了摇头,“但咱们不能赌他们会等。从现在开始,各部队的训练强度再提一级,重炮营的夜间射击每天加练两小时,步坦协同每周搞两次,粮道破坏方案月底前必须全部落实——只有咱们准备得越充分,才能在战争爆发时越从容。”
邱维达点点头,拿起方案:“我这就去调整训练计划,另外,让参谋处把日军的弹壳情况整理成报告,发给军政部和军统,让他们加强南京周边的反侦察。”
宋希濂走到门口,看着远处正在休整的士兵们——陈阿福正拿着步枪,给班里的新兵讲解射击要领,装甲车旁的教导总队士兵也在跟36师的步兵交流战术。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年轻的锐气,没有丝毫对战争的畏惧。
他心里默念:“兄弟们,再坚持几个月,等咱们准备好了,就不会再让历史上的悲剧重演。小鬼子想打过来,就得先问问咱们手里的枪答应不答应!”
就在这时,远处的公路上传来一阵汽车鸣笛声——是军统的人来了,他们要去排查可疑人员。宋希濂知道,这场看不见的暗战,才刚刚开始,而他和他的部队,必须在这场暗战和即将到来的明战中,一步都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