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血战与铁流(2/2)
“我不要听借口!”松井石根打断他,“陆军部的命令很明确:迅速击溃上海周边之支那军,占领上海,迫使蒋介石政府屈服!国际社会都在看着我们!必须改变战术!”
他走到地图前:“一、请求海军方面,加大轰炸强度,特别是对支那军纵深和疑似补给线的轰炸!二、陆军暂停这种添油式的进攻!等待后续增援部队(第十一、第十三师团后续部队)全部到位后,于三日后,发动决定性总攻!重点突破点,选在这里——宝山和吴淞!我要用绝对的力量,碾碎他们!”
“嗨依!”众将肃然。
四:南京,军委会作战厅
巨大的沙盘上,代表敌我态势的小旗犬牙交错。何应钦、白崇禧等高级将领正在研判战局。
“宋希濂、王敬久、孙元良他们打得很苦,但守住了主要阵地,给予了日军重大杀伤。”何应钦汇报着,“不过,部队伤亡很大,尤其是基层军官。炮弹消耗惊人,库存撑不了太久。”
蒋介石盯着沙盘,沉声道:“告诉前线将士,政府正在倾尽全力支援他们!第二批补充兵员和弹药已经在路上!另外,给在国外的孔祥熙、宋子文发电,不惜一切代价,加紧在国际上采购军火,特别是飞机、大炮和高射炮!”
白崇禧补充道:“委座,是否可以考虑,将胡宗南的第一军等部队,陆续调往上海增援?上海的战事,恐怕会长期化。”
蒋介石沉默片刻,艰难地点了点头:“可以。但要分批、隐蔽调动,不能让日军察觉我方的全部意图。上海,必须守住!这关系到国际观瞻和抗战信心!”
五:上海租界,《大美晚报》报社
记者杨惠敏,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年轻女性,正在撰写战地通讯。她刚刚冒险从靠近前线的救护站回来。
“我亲眼看到,我们的士兵,在敌人绝对优势的炮火下,是如何用血肉之躯守卫着每一寸国土!他们缺医少药,但他们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小战士,肠子都被打出来了,还咬着牙让我把信交给他的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民族魂!上海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她的报道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很快将通过电台和报纸传遍全国乃至世界,极大地鼓舞了后方军民的抗战士气。
六:三十六师指挥部,深夜
宋希濂盘点着一天的战斗。虽然再次击退了日军进攻,但部队减员严重,弹药消耗巨大。系统的“钢铁熔炉”任务(击退三次团级进攻)才完成了一次,形势依然严峻。
【叮!检测到宿主面临持续作战压力,触发阶段性支援:“浴火重生”。】
【效果:小幅加速宿主直属部队轻伤员恢复速度;下一批系统合理化抵达的弹药补给量增加20%。】
【提示:此为非任务奖励,为系统根据战况提供的辅助支持。】
雪中送炭的支援!宋希濂心中一暖。他看向系统界面,新获得的“厄利孔高射炮图纸”和“飞行员召唤卡”是未来的希望,但远水难解近渴。当前最要紧的,是顶住日军即将到来的更猛烈进攻。
他接通了张振汉独立第二团的电话:“张团长,部队情况如何?”
“报告师座!部队休整完毕,士气高昂,请下命令吧!”张振汉的大嗓门传来。
“好!你团作为师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重点增援方向,可能是宝山或吴淞,日军下次进攻,必然倾尽全力!”
“明白!独立第二团全体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
放下电话,宋希濂又联系了周明远:“明远,通知各部队,抓紧时间抢修工事,转运伤员,补充弹药。另外,让政工人员加强宣传,把《大美晚报》杨记者的报道念给战士们听!我们要让每一位弟兄都知道,全国同胞都在看着我们,支持着我们!”
安排好一切,宋希濂走到观察口。外面的炮声稀疏了一些,但远处天际的火光依旧未熄。三天,松井石根准备的三天后总攻,将决定上海乃至中国抗战第一阶段命运的关键之战。
“松井石根……你的总攻,我等着。”宋希濂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系统,这一次,我们要让鬼子彻底明白,什么叫‘血肉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