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炮火间隙(2/2)
真如指挥部内,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师座!一零六旅张旅长派人冒死送来消息,前沿多个营连伤亡超过七成!日军坦克已突入我一线阵地!部队正在各自为战,请求紧急增援!请求炮火覆盖前沿!”
宋希濂的心在滴血。他透过望远镜,能看到蕴藻浜方向升起的滚滚浓烟和不断闪烁的爆炸火光。他知道,此刻将宝贵的师预备队填进去,在日军如此猛烈的攻势下,很可能如同杯水车薪,瞬间被消耗掉,而且会彻底暴露自己的战略预备队。
但前沿的将士正在用生命拖延每一分每一秒!
他猛地一拳砸在地图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指挥部瞬间安静下来。他红着眼睛,几乎是咬着牙下达命令:“命令师属炮兵,不要节省炮弹了!集中所有还能打响的火炮,给我轰击日军坦克集群和后续跟进的步兵梯队!哪怕打光所有储备弹药,也要给前沿的弟兄们减轻一点压力!”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下令,声音低沉而坚决:“命令一零五旅旅长,立刻抽调他手下最精锐的那个营,由他手下最得力的副旅长亲自率领,火速驰援蕴藻浜方向!但记住,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填补一线窟窿,那是送死!他们的任务是稳定二线阵地,接应撤退下来的弟兄,组织起有效的节节抵抗!告诉带队的副旅长,我要他像钉子一样钉在二线,没有我的命令,一步不准后退!”
“师座,只派一个营……是不是太少了?”周明远担忧地问。
“我知道少!”宋希濂打断他,“但我们必须留着力量!蕴藻浜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大场、南翔!如果把本钱一次性拼光,上海就真的完了!执行命令!”
惨烈的拉锯与个体的英勇
整个十月十日的上午和下午,蕴藻浜北岸都浸泡在血与火之中。中国守军虽然装备低劣、伤亡惨重,但依靠残存的工事和视死如归的勇气,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
一处重机枪阵地被日军**式坦克的直瞄火炮摧毁,幸存的弹药手,一个叫赵老栓的山东汉子,看着牺牲的战友和哑火的机枪,眼睛血红。他默默地抱起旁边一捆五颗一扎的集束手榴弹,对着身边一个吓呆的新兵笑了笑:“娃子,好好活着,多杀几个鬼子!”说完,他拉燃导火索,高喊着“中华民族万岁!”,连滚带爬地冲向那辆咆哮的坦克,在日军步兵惊恐的目光中,滚入了坦克履带之下。轰隆一声巨响,坦克瘫痪了。
另一处被突破的阵地上,一个姓刘的班长双腿被炸断,鲜血汩汩外流。他靠坐在一段被炸塌的断墙后面,脸色苍白如纸,用颤抖的手给手中的毛瑟手枪压上最后一梭子弹。当几名日军士兵小心翼翼靠近时,他猛地举枪射击!“啪!啪!啪!”三名日军应声倒地。剩下的日军惊恐地乱枪扫射,刘班长身中数弹,依然保持着射击的姿势,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代理排长王大壮带着仅存的五名士兵,被日军分割包围在一处残破的院落里。他们没有重武器,子弹也所剩无几。王大壮对弟兄们说:“弟兄们,今天怕是交代在这儿了。没啥好说的,多拉几个垫背的!等他们靠近,用手榴弹招呼!”他们利用断壁残垣,用手榴弹和精准的冷枪,与日军一个中队周旋了半个多小时,消灭了数十名敌人,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这些个体的英勇,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场的劣势,但却极大地杀伤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迟滞了其进攻速度,为后方调整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夜幕下的暂时喘息与反思
惨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日军在付出了远超预期的惨重代价后,终于占领了蕴藻浜北岸大部分前沿阵地,但中国军队在增援部队的接应下,于二线阵地稳住了脚跟,日军未能达成在“双十节”当天突破蕴藻浜防线的战略目标。
夜幕终于降临,吞噬了白日的惨烈。枪炮声逐渐稀疏,但战场上伤员的呻吟声、零星的冷枪声和物资燃烧的噼啪声依旧不绝于耳。血腥味和焦糊味弥漫在夜空中,令人作呕。月光下,尸横遍野,断戟残枪,景象如同修罗地狱。
真如指挥部里,灯火通明。宋希濂站在地图前,听着周明远汇报初步统计的伤亡数字。
“师座,初步估算,仅蕴藻浜方向,我师今日伤亡……就在两千人以上。其中,一零六旅伤亡最重,多个营连……基本打光了。日军伤亡估计也在千人左右。”
宋希濂久久不语,只是看着地图上那条被鲜血染红的蕴藻浜。他知道,这惨重的一天,仅仅是一个开始。更残酷、更血腥的战斗,还在后面。
他转过身,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依然如磐石般坚定,对周明远说:“告诉张旅长,趁着夜色,全力收容溃兵,抢救伤员,整编还能战斗的队伍,不惜一切代价加固二线工事。鬼子今天没占到太大便宜,明天,他们一定会更加疯狂。”
这一天,是中华民族的国庆日,也是淞沪会战开战以来最血腥的一天之一。蕴藻浜,这条并不宽阔的河流,已被中日两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中国军人用他们最宝贵的生命和血肉之躯,顽强地践行着保卫国家的誓言,尽管这代价,是如此沉重,如此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