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洪流中的孤舟(2/2)
就在这时,一辆卡车在警卫护送下驶来,车上跳下师部的一名后勤军官。
“高营长!师座紧急调拨了一批‘侨胞捐赠’的制式浮桥构件和架设工具!命令你部,务必在两小时内,在白鹤港下游缓流处,架设起一座可通过卡车的浮桥!”
高建业看着卡车上卸下的崭新金属构件和专用工具,又惊又喜:“太好了!有了这些家伙,保证完成任务!”他立刻组织人手,投入到紧张的架桥作业中。这些关键物资,自然是宋希濂利用系统积分,从商城中紧急兑换并“合理化”的。
青浦东北方向,一处名为凤凰墩的高地。独立团团长张云鹤,正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公路上卷起的滚滚烟尘——那是日军快速纵队的先头部队。
“各营进入预设阵地!反坦克炮放在侧翼!机枪火力点交叉配置!迫击炮标定前方开阔地!”张云鹤沉着下令。他的团作为全师乃至整个撤退序列中少数保持完整建制的精锐,承担着最危险的殿后阻击任务。
“团座,鬼子来得很快,看样子是机械化部队!”一营营长报告。
“来得快,死得也快!”张云鹤冷笑,“告诉火箭筒小组,专打鬼子装甲车的轮胎和侧面!放近了再打!”
不久,日军的先头车队进入射程。独立团阵地上的G34机枪率先开火,密集的弹雨瞬间将头几辆卡车打成了筛子。日军士兵慌忙跳车,组织反击。但独立团火力凶猛,工事坚固,日军连续几次冲锋都被击退,留下了几十具尸体和几辆燃烧的车辆。
张云鹤的果断阻击,如同一道铁闸,暂时挡住了日军快速穿插的锋芒,为后方混乱的撤退序列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南京,蒋介石的官邸内气氛凝重。前线雪片般飞来的告急电文,几乎全是坏消息:防线崩溃,指挥失灵,溃退如山倒……
“无能!废物!”蒋介石罕见地失态,将一份电文摔在地上,“数十万大军,竟如此不堪一击!”
陈诚面色惨白:“委座,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必须严令各军长官,亲自压阵,收容部队,向国防线转进!”
“给所有师长以上军官发电!”蒋介石咆哮道,“再有畏缩不前、弃军先逃者,无论何人,格杀勿论!”
与此同时,上海租界内,中外报纸用最大号的字体刊登着“国军总溃退”、“日军杭州湾登陆成功”的消息。恐慌情绪在市民中蔓延,物价飞涨。各国领事馆紧急商讨对策,一些外国观察员开始悲观地认为,中国军队的抵抗可能即将瓦解。
安亭收容站,在警卫连刺刀和宋希濂强硬命令的威慑下,秩序初步建立。几百名来自不同部队的溃兵被重新编成临时连队,分发了一些食物和水。虽然依旧惶恐,但有了组织和方向,混乱稍止。
宋希濂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听着周明远的汇报。
“师座,初步收容了大约八百人,多是散兵。独立团那边顶住了鬼子第一波进攻。白鹤港的浮桥预计一小时后可以架通。”
宋希濂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点了点头。他走到帐篷外,看着远处依然混乱但已稍有方向的人流,又抬头看了看阴沉的天空。一天之内,他从一个精锐师的师长,变成了试图在洪流中挽救更多生命的“救火队长”。身心俱疲,但意志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漫长、更残酷的撤退之路,还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