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封锁与破袭(2/2)
【兑换:“高强度钳剪(破铁丝网)”x50把,“防步兵地雷探测仪(简易)”x10台,“夜视瞄准镜(微光)”x5具,“高效止血粉”x800份,“单兵三日份压缩干粮”x1500人份,“山地攀爬绳索”x1000米,“便携式电台高容量电池”x50组。】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至突击队及侦察分队(解释为战前储备及缴获物资优化使用)。】
这批装备,特别是破障工具、夜视镜和电池,极大提升了突击队的破袭效率和生存能力。
南京,日军司令部。冈本少佐气急败坏地汇报封锁线遭袭和物资被劫的消息。
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斥责道:“八嘎!一群残兵败将和土八路,竟然还能反咬一口!冈本,你的封锁是纸糊的吗?”
参谋长进言:“司令官阁下,支那军抵抗意志之顽强,超出预期。其与土八路合流后,山地游击能力增强,且似乎获得了部分群众支持。单纯围困,恐难速效。建议加强心理战和政治分化。同时,可抽调部分兵力,对周边支持支那军的村庄进行‘惩戒性扫荡’,杀一儆百,断绝其外援!”
松井沉吟后批准:“哟西!双管齐下!命令冈本,维持封锁,加强侦察,重点清剿其突击队。同时,特高课立即行动,印制传单,用飞机撒播,挑拨其两军关系,悬赏刺杀其军官。对周边村庄,进行严厉‘肃正’,看谁还敢资敌!”
日军很快采取了行动。飞机向野猪岭空投了大量传单,内容恶毒,有的挑拨国共矛盾,有的悬赏宋希濂、刘久山等人的人头,有的宣扬“皇军仁慈”,诱惑投降。同时,一支日军中队对山外一个被怀疑支援联合部队的村庄进行了残酷扫荡,烧毁房屋,杀害村民,制造白色恐怖。
消息传回联合指挥部,官兵们义愤填膺,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周明远、陈致远立即组织反击,揭露日军暴行和阴谋,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内部凝聚力反而在外部高压下得到了加强。
然而,日军的“肃正”行动也确实给秘密补给线带来了更大困难,一些群众被迫中断了联系,补给再次紧张起来。
就在形势再次吃紧时,李慕华收到了“戚七”通过秘密渠道传来的讯息,内容令人振奋:
“宋将军勋鉴:欣闻贵部与友军联合抗敌,屡挫敌锋,深感敬佩!然敌封锁甚严,长期困守非良策。据悉,皖南友军(注:指国民党其他部队)某部一支有力部队,为策应贵部,已向皖浙边界运动,不日可抵绩溪以北地区。若贵部能向该方向突围,或可与之会师,获得补给休整。另,美联社詹姆斯先生之报道已引发国际关注,部分海外侨胞正设法筹措物资,然运输艰难。万望抓住时机,果断行动!切切!”
与此同时,游击队交通员也带来消息:刘久山司令派人联络上一支活跃在浙西地区的国民党抗日义勇军(非正规军,但抗日坚决),对方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可协助引导突围路线。
两个消息,指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和可能的不同结局。联合指挥部再次面临重大战略抉择:是向皖南寻找正规军靠拢?还是向浙西寻求地方武装配合?抑或继续坚守野猪岭?
一月三十日的黎明,在希望与挑战中到来。宋希濂与刘久山、周明远、陈致远等人站在山巅,望着远方层峦叠嶂的群山和敌人封锁线上隐约的灯火,心情复杂。
“皖南?浙西?还是留下?”刘久山挠头,“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难。”
周明远分析:“皖南方向,接应的是正规军,补给可能更充足,但距离远,要突破的封锁线更长,且……政治关系复杂。浙西方向,是抗日义勇军,热情高,熟悉地形,但实力有限,补给能力弱。留守……最艰难,但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宋希濂目光深邃,缓缓道:“我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但突围,是必须的。关键在于选择最有利的方向和时机。李参谋,立即设法与皖南友军和浙西义勇军取得直接联系,核实情况,了解其具体实力、意图和接应计划!同时,命令各部,加强战备,做好随时突围的准备!”
“是!”
就在这时,一名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东北方向发现异常!日军似乎在调整部署,部分封锁部队向后收缩,炮兵阵地有转移迹象!”
日军突然的动向,意味着什么?是陷阱,还是机会?
天目山联合部队的命运,再次来到了一个充满变数的十字路口。前路迷雾重重,但官兵们眼中求生的火焰,愈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