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技术分析的基石:道氏理论与趋势(2/2)
·交易量必须验证趋势:在主要趋势方向上,成交量应随之放大;在次级折返趋势中,成交量应随之萎缩。这与他之前学习的量价关系不谋而合,但放在了更宏大的趋势背景下。
掌握了道氏理论的战略视角后,韩风开始学习如何在实际图表上识别趋势。他明白了,识别趋势最核心的方法,就是观察价格运行的波峰与波谷。
·上升趋势:定义为“一系列依次上升的波峰和波谷”。即,每一个高点(波峰)都高于前一个高点,每一个低点(波谷)也高于前一个低点。
·下降趋势:定义为“一系列依次下降的波峰和波谷”。即,每一个低点(波谷)都低于前一个低点,每一个高点(波峰)也低于前一个高点。
·震荡市(无趋势):波峰和波谷没有明显的高低顺序,价格在一个区间内横向运动。
他尝试用这套方法去分析当前的市场。他发现,上证指数在经历了一轮下跌后,近期开始构筑一个平台,不再创新低,但上涨也缺乏力度,这属于典型的“震荡市”,是趋势不明确的阶段。而创业板指数,则明显处于一个波峰和波谷依次下移的“下降趋势”中。
这个简单的观察,让他对市场的整体格局瞬间清晰。他明白了,在下降趋势中,最好的策略是空仓等待,所有的反弹都可能是出逃的机会,而非进攻的号角。而在上升趋势中,应坚定持有,忽略小的回调。在震荡市中,则可以在区间下沿寻找买点,在上沿寻找卖点。
“顺势而为”,这四个字他听过无数次,但直到今天,他才真正理解了它的沉重分量与深刻内涵。它意味着敬畏市场,承认自己的渺小,不与大趋势为敌。它意味着放弃对每一个“涟漪”的预测,转而关注“潮汐”的方向。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画下了清晰的上升趋势与下降趋势示意图,并总结道:
“日期:xxxx年x月x日
今日学习主题:道氏理论与趋势——市场运行的战略地图。
核心认知:
1.道氏理论三大假设:市场反映一切、趋势分为三种(主要\/次级\/小型)、主要趋势有三阶段(积累-参与-狂热\/派发-恐慌-绝望)。
2.趋势的定义:由波峰与波谷的序列决定。上升趋势:高点更高,低点更高;下降趋势:低点更低,高点更低。
3.趋势的层级:主要趋势决定战略(做多\/做空\/观望),次级趋势提供战术时机(回调买入\/反弹卖出),小型趋势可以忽略。
4.核心思想:顺势而为。不要在熊市中妄想抄底,也不要在牛市中轻易猜顶。
思考与感悟:
·这是认知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从此看市场,有了‘格局’。从沉迷于微观指标,转向把握宏观方向。
·深刻理解了市场周期性与群体心理驱动的本质。所有的技术形态和指标,都应在趋势的框架下使用。
·‘永远不要与趋势作对’,这将是我未来交易生涯中最重要的座右铭。它解决了‘方向’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道氏理论无法精准预测每一次波动的高低点,它提供的是概率优势和对市场状态的诊断。
**明日计划:学习‘形态语言’的开端——单根K线的信号,重新审视最基本的市场语言,但此次将放在趋势的背景下进行。”
台灯下,韩风的心境与以往任何一次学习后都不同。少了一份掌握新工具的兴奋,多了一份对市场力量的敬畏与洞察后的宁静。他感觉自己仿佛终于看懂了这场宏大交响乐的总谱,知道了哪些乐章是激昂的主旋律,哪些是短暂的过渡与变奏。尽管他依然无法预知下一个音符的具体音高,但他已经能清晰地分辨出,整首乐曲是走向高潮,还是趋于平缓。这份对“势”的理解,将是他未来在股海航行中,最重要的压舱石。
(第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