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寻找支点:支撑与阻力线的画法(2/2)
知道了角色转换,但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定义“有效突破”?如果每次价格一碰线就认为是突破,会陷入无尽的“假信号”陷阱。
韩风综合所学,总结了几条判断有效突破的过滤器:
1.幅度过滤器:突破的幅度要足够大。通常要求收盘价突破阻力位(或跌破支撑位)超过一定的百分比,如3%。这是为了过滤掉市场的“噪音”。
2.时间过滤器:突破需要时间的确认。例如,要求价格连续两天(或三根K线)站稳在阻力位之上(或支撑位之下)。
3.成交量过滤器: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向上突破必须伴随成交量的显着放大,代表买盘力量的真实和强劲。向下突破可以放量也可以缩量,但放量跌破通常意味着恐慌,跌势更猛。
4.K线形态过滤器:突破时,如果伴随一根强有力的长阳线(对于上破)或长阴线(对于下破),则可靠性更高。如果突破时出现小的十字星或纺锤线,则需警惕。
5.指标共振过滤器:突破时,如果Acd产生金叉、RSI脱离超卖区等,则能增加突破的可信度。
他将这些过滤器应用于实际的突破案例中进行复盘。那些符合多条过滤器的突破,后续都走出了流畅的趋势行情;而那些仅仅是价格“毛刺”了一下便快速收回的“假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成交量的萎缩和指标的背离。
第五课:综合应用与心态修炼。
掌握了基本画法后,韩风开始尝试将支撑阻力线与之前学到的所有工具进行融合。
·与波浪理论结合:他发现,波浪的各个终点(如2浪底、4浪底)往往就落在重要的支撑线上(如前期支撑、上升趋势线或斐波那契回撤位)。而第5浪的终点或b浪反弹的终点,常常受阻于前期的阻力线或下降趋势线。这为他的数浪提供了客观的验证依据。
·与布林带结合:在横盘震荡时,布林带上下轨收口,其本身就可作为动态的支撑阻力。当价格突破布林带并引发张口时,那条被突破的布林带轨道(如上轨)就会成为一个新的支撑\/阻力参考。
·与K线形态结合:一个“头肩顶”形态的颈线,就是一条至关重要的支撑线。一旦跌破,其测量的下跌目标位,也常常会落在更前期的某个支撑区域。这实现了形态学和支撑阻力分析的完美统一。
在不断的画图、复盘、修正中,韩风也经历着心态的修炼。他发现自己最初常犯几个错误:
·过度画线:恨不得在图表上画满横线竖线,结果反而迷失在自我构建的“迷宫”里,找不到真正重要的那几条。
·主观臆断:强行让市场走势去“适应”自己画出的线,当价格破位时,不是承认错误,而是去找理由重新画一条。
·忽视时间周期:只在日线上画线,却忽略了周线级别上一条强大的趋势线正在发挥决定性作用。
他明白,画线是一门“减法艺术”。交易者需要有能力识别出当前市场上最简洁、最突出、被市场验证次数最多的那几条线。它们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战场主线”。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画下了一幅经典的图表:一条清晰的上升趋势线,一个被放量突破后转变为支撑的水平阻力位,以及一个正在被测试的斐波那契回撤位。
“日期:xxxx年x月x日
今日学习主题:支撑与阻力——技术分析的基石。
核心认知:
1.核心逻辑:支撑\/阻力源于市场群体的记忆、成本与心理共识。
2.两大类型:
·动态:趋势线(连接高低点)。
·静态:水平线(连接平行高点或低点)。
3.黄金法则:支撑与阻力角色互换。旧顶变底,旧底变顶。
4.有效突破的五大过滤器:
·幅度(>3%)。
·时间(连续站稳)。
·成交量(上破必须放量)。
·K线形态(长阳\/长阴确认)。
·指标共振(Acd,RSI等)。
5.画线心法:
·触点越多,效力越强。
·寻找最显着的高低点。
·不同周期结合看(周线定方向,日线找点位)。
·做减法,聚焦最重要的几条线。
6.终极提醒:市场永远是对的。当价格与你的线发生冲突时,永远相信价格。线是仆人,不是主人。画的线必须得到市场的确认,否则就要勇于修正和放弃。”
放下笔,韩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相比波浪理论的宏大与模糊,支撑阻力分析显得如此具体和可触摸。它不需要预测未来,只是忠实地记录下市场过去和现在在“哪里”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并提示我们“哪里”可能是下一场战斗发生的地方。
这项基本功的锤炼,让他感觉自己的交易体系有了坚实的地基。他知道,从此以后,他看任何一张K线图,将不再是一片混沌的红绿蜡烛,而是一张布满着关键防线和战略要地的军事地图。他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支点,然后耐心地等待市场来到支点附近,再结合其他信号,做出那一撬动乾坤的决策。
(第三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