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56章 “这次不一样”的幻想:在恒大高新上越陷越深

第56章 “这次不一样”的幻想:在恒大高新上越陷越深(1/2)

目录

融创的伤口尚未结痂,韩风的账户又添新伤。

这一次,是恒大高新。

与融创的逻辑不同,这次他并非基于价值或趋势,而是纯粹陷入了典型的“赌徒谬误”——

“已经跌了这么多,该反弹了。”

---

一、初陷泥潭:技术破位后的“抄底”

恒大高新的股价从25元的高位一路阴跌,至18元附近时,韩风注意到了它。当时的K线图显示,股价在18元这个前期平台位置反复震荡,量能极度萎缩。

“地量见地价,”他当时心想,“而且跌了30%了,风险应该释放得差不多了。”

他违背了自己“不接下跌飞刀”的原则,在18.02元买入第一笔,金额5万元。买入理由是:“超跌反弹,搏一个技术性反抽。”

然而,市场很快给了他第一记耳光。买入不到一周,股价放量跌破18元平台,最低探至16.5元。

此时,他的系统明确发出了止损信号。

二、谬误滋生:“已经跌了这么多”

面对浮亏,那个熟悉而又危险的声音再次在他脑海中响起:

“都跌到这里了,还能跌到哪去?”

“现在割肉太亏了,反弹到成本线我就走。”

“这次不一样,这只股票的基本面没有融创那么糟糕,只是被错杀。”

他搜索了所有关于恒大高新的消息,刻意放大利好——任何一条“机构调研”、“业务拓展”的新闻都被他视为反弹的催化剂,而对行业监管收紧、流动性承压等实质性利空视而不见。

“赌徒谬误”开始全面主导他的思维:他认为连续下跌后,上涨的“概率”会累积,却忘记了每一笔交易都是独立事件,当前的股价早已包含了所有已知信息。

三、深渊加码:“摊平成本”的陷阱

当股价跌至15元时,韩风没有止损,反而做出了更致命的决策——加仓。

“把成本摊低到16.5元,只要反弹到17元我就能解套。”他这样计算着,再次投入5万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