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116章 盘前计划与盘后复盘

第116章 盘前计划与盘后复盘(2/2)

目录

第二层:绩效复盘(每周五下午)

每周结束时,团队会进行更深入的复盘:

·本周盈亏分析

·交易计划的准确性评估

·仓位管理的效果

·风险控制的执行

在这个复盘会上,我们不看赚了多少钱,只看我们的决策质量。韩风强调。

第三层:体系复盘(每月末)

这是最高层次的复盘,关注的是系统性的优化:

·交易体系的漏洞

·流程设计的缺陷

·团队协作的问题

·个人能力的短板

---

06转折:那个改变一切的复盘会

2020年8月的一个周五,发生了一次让所有团队成员记忆深刻的复盘会。

小李在汇报一周交易时,试图掩盖一次计划外的交易:这次虽然违反了计划,但是最终盈利了,所以……

韩风罕见地打断了他:在我们的复盘文化中,结果不重要,过程才重要。请重点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计划外的交易。

在韩风的坚持下,小李终于说出了实情:当时看到股价快速拉升,害怕错过机会,就临时决定买入。

很好,现在我们找到了真正的问题。韩风在白板上写下错失恐惧症这是我们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

接下来,团队花了两个小时深入讨论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最终他们制定了一套具体的应对措施:

·在交易软件中设置冷静期功能,任何交易都需要二次确认

·建立冲动交易惩罚基金,每次计划外交易罚款1000元

·设计机会评估表,在想要临时交易时必须先填写评估表

那个复盘会后,我们的计划执行率从70%提高到了95%。小李后来感慨地说。

---

07融合:当计划成为本能

经过三个月的坚持,变化开始显现。

最明显的改变发生在团队成员的行为模式上。以前开盘时的手忙脚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从容不迫;以前收盘后的迷茫困惑消失了,转变为了清晰的方向。

有一天早上我在地铁上突然意识到,我居然在脑子里自动进行盘前分析。小王在分享会上说,看到新闻时,我会下意识地想这对我们的持仓有什么影响,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小李也有类似的体验:现在如果某天没有做盘前计划,我一整天都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就像出门没带手机一样。

更让韩风欣慰的是,团队开始主动优化流程。小李设计了一套自动化的消息筛选系统,小王开发了持仓监控仪表盘,每个人都为这个体系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

08考验:极端行情中的流程价值

真正的考验出现在2020年9月下旬,市场出现剧烈波动。

9月21日,受外围市场影响,A股大幅低开。如果是以前的团队,肯定会陷入恐慌。但这一次,情况完全不同。

当天早上,我们按照流程完成了盘前计划。韩风回忆道,虽然市场情况很糟糕,但因为我们提前制定了应对方案,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冷静。

团队按照计划:

·对跌破止损位的持仓严格执行止损

·对优质标的在关键支撑位按计划加仓

·严格控制总体仓位,保留足够现金

那天我们虽然也有亏损,但每个损失都在可控范围内。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恐慌中抓住了几个优质标的的错杀机会。小王说。

事后证明,那天按计划加仓的股票,在随后一个月的反弹中都取得了可观收益。

---

09升华:从流程到文化

十一月的某个黄昏,韩风独自留在交易室,翻看着这三个月的交易记录和复盘笔记。他惊讶地发现,变化远比想象的还要深刻。

数据上的变化:

·计划外交易比例:从35%降至5%

·平均持仓时间:从18天延长到45天

·盈亏比:从2:1提升到3.5:1

·最大回撤:从-20%改善到-12%

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无法用数字衡量的改变:

小李从一个冲动型交易者变成了严谨的计划执行者;小王从只关注基本面转变为了解市场情绪的全面型分析师;整个团队从各自为战变成了紧密协作的专业队伍。

曾经,我以为交易的最高境界是精准的预测。

现在,我明白交易的真正力量来自于完善的流程。

盘前计划给我们的,不是预测市场的能力,

而是在任何市场情况下都能从容应对的底气。

盘后复盘给我们的,不是百战百胜的秘诀,

而是不断自我进化、持续改进的能力。

这个过程让我懂得:

职业与业余的区别,不在于技术的高低,

而在于是否有系统化的流程;

不在于某次交易的胜负,

而在于能否持续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我们已经从依靠灵感的艺术家,

转变为了遵循流程的工程师。

这不是创造力的丧失,

而是专业化的开始。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

完善的流程就是我们最可靠的锚。

有了这个锚,无论风浪多大,

我们都能保持方向,稳步前行。

写完这些,韩风轻轻合上笔记本。窗外,华灯初上,城市开始了它的夜生活。而他知道,明天早上五点半,他依然会准时出现在这个交易室里,开始新一天的仪式。

因为这就是职业交易员的生活,这就是他们选择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没有奇迹,只有纪律;没有运气,只有流程。而这,正是他们与其他人的区别所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