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坐庄案例十一:跨境电商(2/2)
“渠道股的价值突破,往往需要重磅的平台合作或显着的业绩验证。”韩风判断。
这个机会在二月底降临。通达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其与某知名家电品牌达成跨境出口综合服务协议,将全面负责该品牌在北美市场通过teu、亚马逊等平台的销售、仓储及本地退换货服务。该合作金额未达到重大合同披露标准,但韩风团队敏锐地意识到其标杆意义。
“立刻将这一合作置于‘半托管模式崛起’和‘海外仓价值重估’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韩风下达指令。
团队迅速准备了解读材料,突出强调通达国际的海外仓网络和全渠道运营能力如何精准对接品牌方在出海过程中对物流时效和本地化服务的迫切需求。材料通过多个渠道分发,市场迅速捕捉到这一信号。随后几个交易日,通达国际股价连续拉升,突破二十八元关口,成交量显着放大。
在股价触及三十元后,韩风团队开始筹划有序退出。此次他们采用了“价值兑现与生态共建相结合”的减持策略:一方面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将部分股份转让给长期看好跨境电商产业链的物流地产基金;另一方面利用程序化交易系统,在市场活跃成交中逐步降低持仓。
然而,就在减持计划平稳推进时,行业性的风险不期而至。有财经媒体报道指出,亚马逊平台提高了针对低价商品的“仅退款”门槛,这可能预示着平台对卖家合规运营的要求日趋严格。同时,行业数据显示亚马逊FbA等物流费用也在持续上涨,这些因素叠加使得部分投资者对跨境电商卖家的运营成本产生担忧,整个板块承压,通达国际股价也随之出现回调。
“我们尚有百分之六的仓位未了结。”赵浙远报告,“若行业成本担忧持续,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退出收益。”
韩风审慎评估后,做出了着眼于长期价值的决策:“不回避行业问题,但需向市场阐明,在平台政策趋严、物流成本普涨的背景下,像通达国际这样拥有自有海外仓网络、并能通过半托管模式与平台深度绑定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成本优化空间反而更强。”
他指示团队迅速准备了一份行业对比分析,梳理了在跨境电商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具备实体渠道资产和多元化平台合作模式的企业如何构筑壁垒,并通过合作媒体发布。同时,韩风注意到,通达国际在其官网披露了与某国际物流巨头达成系统对接合作的消息,以进一步提升其仓库管理效率,这进一步印证了其渠道能力的升级。
随着市场对行业趋势有了更辩证的认识,通达国际股价企稳并重拾升势。韩风团队利用这个机会,顺利完成了剩余仓位的减持。至三月底,“航道计划”执行完毕,总计获利二点二亿元,收益率约百分之四十六。
项目复盘会上,团队成员的神情中带着对渠道价值投资的更深理解。沈韵首先发言:“这次操作,我们成功地将全球电商平台的模式变迁(如半托管的兴起)、物流基础设施的战略意义(如海外仓的需求增长)与公司的核心能力进行了联结。这证明了在跨境电商领域,基于深度产业洞察的渠道价值发现是有效的。”
赵浙远补充道:“是的,但过程中的波动也提醒我们,资本在参与这类强运营驱动的领域时,需要持续跟踪平台政策、物流成本等微观变量的变化。跨境电商的‘渠道为王’,不仅在于布网的广度,更在于运营的深度和效率。”
韩风听完大家的讨论,缓缓总结道:“‘航道计划’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跨境电商这样的渠道驱动型领域进行资本运作,我们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数据,更要深刻理解其在整个电商生态中的位置和价值。通达国际的海外仓,不仅是存放货物的仓库,更是其应对国际物流风险、适应平台模式变革、提升终端用户体验的关键节点。资本的力量,应当用于识别并支持那些真正构建了可持续渠道优势的企业,从而分享中国品牌出海与全球电商模式演进的双重红利。”
夜深人静,韩风在投资笔记中写道:“跨境电商的征途,渠道如同血脉。资本于此,需要的不仅是洞察趋势的锐利,更要有理解仓储、物流、平台规则这些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细节的耐心。我们追逐的K线背后,是货物在全球仓库间的流转,是平台政策的细微调整,是无数卖家与消费者在虚拟店铺和实体物流网络中的连接。这份厚重,远非图表所能尽述。”
通达国际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中国跨境电商在全球市场构建渠道优势的大潮仍将奔涌向前。对于韩风而言,此番操作更深层的收获,在于深化了对“渠道为王”在资本市场上如何被定价的理解,以及如何将看似重资产、低概念的物流网络,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叙事。这份经验,将指引他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继续探寻那些承载商品流通、价值实现与模式创新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