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通道理论(1/2)
紫渊阁藏书楼顶层,终年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灵气交织的气息。三面墙壁皆是高耸至穹顶的书架,摆满了泛黄的古籍、破损的竹简与闪烁着灵光的玉册,其中不乏上古传承的武道秘典与星象历法。中央区域被开辟为推演道场,地面刻画着繁复的九宫八卦阵纹,阵眼处镶嵌着七颗拳头大小的水晶球,将一缕缕天光折射成七彩光束,照亮了道场中央的巨大沙盘——那是张远、苏凝与虚无大帝耗费三月心血,依据两座宇宙的星图数据复原的跨宇宙模型,沙盘中以银丝勾勒出无数细微的通道轨迹,正是此前被封堵的跨宇宙信道。
张远身着青色劲装,手持一枚莹白玉简,指尖划过沙盘上的银丝,眉头微蹙:“此前我们虽封堵了九大主节点,但根据紫渊阁主提供的上古残卷记载,跨宇宙通道绝非‘信道’二字所能概括。这些通道的形成,不仅与宇宙诞生时的能量共振有关,更牵扯到‘空间膜’的韧性与‘源力频率’的契合度——这便是我们此前未能触及的核心理论。”
苏凝静立在沙盘一侧,周身萦绕着淡淡的空间涟漪,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点沙盘边缘一处凹陷:“我近期反复推演空间法则,发现两座宇宙的空间膜如同两层紧贴的丝绸,而跨宇宙通道便是丝绸之间因能量波动产生的‘褶皱’。这些褶皱的稳定性,取决于空间膜的韧性——我方宇宙的空间膜因源力充沛,韧性较强,而异域宇宙的空间膜因源力之核衰竭,已出现多处脆化,这也是为何异域的空间裂缝会快速蔓延。”
虚无大帝手持一柄青铜尺,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沙盘中的银丝角度,沉声道:“苏凝小友的‘空间膜褶皱理论’与异域古籍中的记载不谋而合。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为何这些通道偏偏连接着两座宇宙的灵脉汇聚之地?我此前一直以为是巧合,如今想来,定然与源力频率有关。”
“正是如此。”张远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将手中玉简递给两人,“这是我从紫渊阁秘库中找到的《源力通论》残卷,上面记载着‘同源共振’原理:当两种源力的频率达到完全契合时,便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甚至能穿透空间膜的阻隔,形成稳定的通道。我方宇宙的九大灵脉与异域的九大能量核心,源力频率恰好处于同一波段,这便是跨宇宙信道集中在这些区域的根本原因。”
李烈端着一壶热茶走进道场,闻言放下茶盏,凑到沙盘前挠了挠头:“你们说的这些理论太过玄妙,我听得有些糊涂。简单来说,是不是只要改变灵脉的源力频率,或者增强空间膜的韧性,就能彻底杜绝跨宇宙通道的形成?”
“李兄此言虽简,却正中要害。”张远笑着点头,“但这恰恰是我们面临的两大技术难题。其一,如何精准调控灵脉的源力频率?灵脉乃是宇宙的能量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灵气紊乱,导致生灵涂炭;其二,如何增强空间膜的韧性?空间膜无形无质,我们连触碰都做不到,更别说加固。”
苏凝指尖凝聚起一缕淡蓝色的空间之力,在沙盘上方勾勒出一道弧形光幕:“关于空间膜的加固,我倒是有一些想法。空间之力的本质是‘切割’与‘折叠’,但如果将空间之力与补天石的本源之力结合,或许能形成‘空间粘合剂’。补天石蕴含着创造之力,曾修补过上古时期的天裂,其本源之力与空间膜的能量属性有相似之处,若能将其炼化后均匀涂抹在空间膜的脆化区域,或许能增强其韧性。”
“此计可行,但如何将补天石的本源之力均匀涂抹在空间膜上?”虚无大帝提出疑问,“空间膜笼罩整个宇宙,范围太过广阔,我们即便耗费毕生修为,也难以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而且,我们根本无法直接接触异域宇宙的空间膜。”
这一问题让道场中的气氛陷入沉寂。确实,跨宇宙操作是最大的障碍,他们连前往异域宇宙都需借助通道,更别说在异域的空间膜上进行加固作业。
张远沉吟良久,目光落在沙盘中的银丝上,忽然眼前一亮:“我们不必亲自前往异域。跨宇宙通道虽已被封堵,但通道两端的‘空间锚点’依然存在。这些锚点如同连接两座宇宙的桥梁桩基,只要我们能通过空间锚点,将炼化后的补天石之力以‘源力波束’的形式传递过去,便能精准作用于异域空间膜的脆化区域。”
他抬手在沙盘上画出一道直线,连接着两座宇宙的对应节点:“这就像用弓箭射靶,空间锚点是箭靶的中心,源力波束是箭矢,而补天石之力是箭矢的核心能量。但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解决三个技术细节:一是如何精准定位异域空间膜的脆化区域;二是如何将补天石之力炼化为可传递的源力波束;三是如何保证源力波束在穿越空间通道时不被损耗。”
“定位脆化区域交给我。”苏凝立刻接话,“我可借助破界罗盘的改良版,结合空间感知能力,通过空间锚点探测异域空间膜的能量波动。脆化区域的能量波动会呈现不规则震荡,与正常区域有明显区别,只要锁定这种特殊波动,便能精准定位。”
虚无大帝也补充道:“炼化补天石之力的问题,异域有专门的‘源力提纯术’。虽然此前多用于掠夺能量的提纯,但稍加改良,便可将补天石的本源之力炼化为纯净的源力波束。我可将此术传授给各大宗门的炼丹师,结合我方的炼丹之法,应该能在短期内完成炼化。”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张远,剩下的最后一个难题——如何保证源力波束的传输效率,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
张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取出一枚黑色的陨石,放在沙盘中央:“这是我从昆仑绝境的归墟之地找到的‘乌金陨铁’,其密度极大,能隔绝一切能量干扰,且对源力有极强的传导性。若用乌金陨铁打造一座‘跨宇灯塔’,以九宫八卦阵为基础,将空间锚点作为信号接收器,便能将源力波束聚焦后定向传输,最大限度减少损耗。”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座跨宇灯塔需建立在九大主节点之上,形成联动阵法。当其中一座灯塔发射源力波束时,其余八座灯塔可通过能量共振增强波束的强度,确保其能穿透空间通道的阻隔,精准抵达异域的脆化区域。而且,灯塔还可作为长期监测站,实时监控跨宇宙通道的动态,一旦发现新的通道形成,便可及时进行封堵。”
李烈听得热血沸腾,拍着大腿道:“好!既然所有难题都有了解决方向,那我们赶紧动手!打造跨宇灯塔需要乌金陨铁,我现在就带人去昆仑绝境开采;炼化补天石之力需要炼丹师,我让父亲召集各大宗门的顶尖炼丹师前来汇合!”
“不可急躁。”张远连忙拉住他,“此事关乎两座宇宙的安危,每一个环节都需谨慎。我们需先进行小规模试验,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再大规模推行。”
他指着沙盘上一处次要节点:“我们先选择昆仑归墟对应的次要节点进行试验。此处通道规模较小,空间膜的脆化程度也相对较轻,即便试验失败,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苏凝负责定位脆化区域,虚无大帝负责指导炼丹师炼化补天石之力,我则负责设计跨宇灯塔的图纸与联动阵法。李兄,你负责筹备试验所需的材料,尤其是乌金陨铁和布阵所需的灵晶。”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李烈爽快地答应下来,转身便大步流星地走出道场。
接下来的一个月,紫渊阁上下忙碌起来。张远闭门谢客,沉浸在跨宇灯塔的设计中,他结合九宫八卦阵、空间法则与源力传导原理,绘制出详细的图纸,灯塔主体采用乌金陨铁铸造,高九丈九尺,分为三层,每层都镶嵌着不同属性的灵晶,塔顶安装着由补天石碎片打磨而成的聚能镜,可将源力波束聚焦放大。
苏凝则每日静坐于归墟之地的空间锚点旁,借助改良后的破界罗盘,感知异域空间膜的能量波动。她的空间感知能力本就登峰造极,再加上破界罗盘的辅助,很快便锁定了三处脆化区域,将其坐标精准记录在玉册上。
虚无大帝则与各大宗门的炼丹师们齐聚紫渊阁的炼丹房,传授异域的源力提纯术。起初,双方在炼丹理念上存在分歧——异域的提纯术追求极致的能量浓度,而我方的炼丹术更注重能量的稳定性。但在虚无大帝的耐心讲解与张远的从中调和下,炼丹师们逐渐掌握了两种技术的融合之道,成功将补天石的本源之力炼化为纯净的源力波束,储存在特制的玉瓶中。
李烈则带领万兽谷的弟子深入昆仑绝境,开采乌金陨铁。乌金陨铁深埋于地下万丈之处,周围环绕着强大的异兽与诡异的空间陷阱,但在李烈这位封王境强者的带领下,众人一路披荆斩棘,顺利开采出足够的乌金陨铁,还顺带收服了几头擅长挖掘的异兽,为后续的工程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试验的日子终于到来。归墟之地的极寒之地边缘,一座小型跨宇灯塔已然建成,虽然规模只有设计图纸的三分之一,但各项功能一应俱全。张远、苏凝、李烈、虚无大帝与紫渊阁主一同来到灯塔之下,各大宗门的长老们也纷纷赶来见证这一关键时刻。
“苏凝,确认脆化区域坐标。”张远站在灯塔塔顶,手持控制罗盘,沉声道。
苏凝闭上双眼,周身空间涟漪扩散开来,片刻后睁开眼:“坐标已确认,距离此处通道约三千丈,能量波动稳定。”
“虚无大帝,源力波束准备。”
“已就绪,纯度达到九成九,可随时传输。”虚无大帝手持玉瓶,将瓶口对准灯塔底部的能量输入口。
“紫渊阁主,麻烦您以破界境之力守护周围空间,防止试验过程中出现空间动荡。”
紫渊点头,周身泛起淡淡的金光,一股浩瀚的气息笼罩住整个试验区域,将周围的空间牢牢锁定。
张远深吸一口气,转动控制罗盘。灯塔三层的灵晶同时亮起,塔顶的聚能镜开始旋转,将天光与周围的灵气汇聚成一道光柱。虚无大帝适时倾倒玉瓶,纯净的源力波束化作一道七彩流光,注入灯塔之中。
“跨宇灯塔,启动!源力波束,发射!”
张远一声令下,聚能镜将汇聚的能量与源力波束融合,化作一道纤细却蕴含着浩瀚力量的光束,朝着归墟之地的空间锚点射去。光束穿过空间锚点,消失在无形的空间膜之后,仿佛石沉大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