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42章 内部的技术路线之争

第42章 内部的技术路线之争(2/2)

目录

他又在时间轴的更远方点了一下。

“而全电驱动,尽管前路艰难,但它代表着方向,代表着未来!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动力形式的改变,更是整个车辆设计理念的革命!它为我们预留了无限的升级空间和能力边界!”

他转过身,看着张工,语气诚恳而坚定:“张工,我理解您对风险的担忧。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对最高目标的追求。全电驱动这条路是很难,但正因为难,才更有价值!如果我们只做容易的事,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模仿,那719厂永远只能是‘高级仿制厂’,无法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至于您提到的与德国合作,”陈北玄继续道,“我们可以合作,但目的不是为了引进一款现成的变速箱,而是为了学习他们先进的设计理念、加工工艺和检测手段,是为了加速我们自己在电传动核心部件,比如高功率密度电机、高效控制器上的攻关!我们要的是‘渔’,而不是‘鱼’!”

他回到座位上,声音沉稳有力:“我的意见是,‘麒麟’项目的动力系统路线不能动摇,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全电驱动的方向努力。但同时,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研发策略。”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1.成立电传动核心技术攻关小组,由他亲自牵头,集中优势资源,优先突破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碳化硅多象限变流器等最核心的单元技术。

2.并行开展先进机械传动技术预研,由张工负责,作为技术备份和知识储备,同时其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于厂内其他车辆平台的改进。

3.积极寻求与外部的合作,但合作内容要围绕提升我们自身研发能力展开,比如联合进行电机的电磁仿真、材料的性能测试等,而非直接引进成品。

这个方案,既坚持了长远的技术方向,又考虑了现实的风险和人才特点,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张工听完,沉默了良久。他不得不承认,陈北玄的眼光确实比他看得更远。陈北玄追求的,不是一时的稳妥,而是长久的技术领先和战略主动。

最终,张工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下来:“陈工,你说得对。是我有些保守了。就按你说的办,我们动力组,会全力配合电传动小组的攻关,同时把机械传动的预研工作做好!”

一场内部的技术路线之争,在陈北玄清晰的思路和坚定的信念下,悄然化解。研发中心的力量,非但没有因此分散,反而在明确了主攻方向和分工后,凝聚得更加紧密。这场争论,如同一块试金石,检验了团队的成色,也让“麒麟”梦想的轮廓,在思想的碰撞中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