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73章 小批量试生产的挑战

第73章 小批量试生产的挑战(2/2)

目录

第三个挑战,来自新车型QN-002本身的复杂性。

步兵战车相比主战坦克,内部系统更为繁杂。载员舱的线束布设、三防系统的管道安装、武器站的调试,都出现了许多在单一主战坦克平台上未曾遇到过的问题。

一次,在进行QN-002全车通电联调时,载员舱的照明系统和武器站的伺服电源之间产生了诡异的相互干扰,导致照明灯闪烁,伺服电机抖动。

问题排查极其困难,涉及电源分配、接地设计和电磁兼容等多个方面。电子小组和小张、小李等人连续奋战了三个昼夜,通过逐一隔离、添加滤波器、调整接地点的“笨办法”,才最终定位并解决了这个隐蔽的兼容性问题。

人员技能的差距也凸显出来。新招聘的工人和对转岗的老工人,虽然经过了培训,但对新工艺、新标准的理解和执行仍需时间沉淀。一个看似简单的线缆插头压接操作,如果力矩不当或手法不标准,就可能导致接触电阻增大,成为未来的故障隐患。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挑战,陈北玄和周卫国意识到,必须采取更系统、更严格的措施。

·他们强化了“质量门”制度。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由专职检验员和操作工共同签字确认,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任何质量问题都被追溯到具体的人和环节。

·建立了“生产问题快速响应小组”。由设计、工艺、质量、生产等部门骨干组成,任何生产线出现异常,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跟踪验证。

·推行“可视化管理和每日站会”。生产线旁立起了巨大的看板,实时显示生产进度、质量指标和遇到的问题。每天开工前,所有班组长召开十分钟站会,沟通情况,协调资源。

·加大对一线工人的培训和激励。开展劳动竞赛,设立质量标兵奖,鼓励工人钻研技术,提出改进建议。

过程充满艰辛,进度一度落后于计划。但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质量管控和持续的问题解决中,生产线的运转逐渐变得顺畅,工人的操作愈发熟练,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稳步提升。

当第一批五辆完全符合标准的QN-001A主战坦克和三辆QN-002重型步兵战车,披着崭新的军绿色涂装,缓缓驶下生产线,等待着交付给翘首以盼的部队时,所有参与试生产的人员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不仅仅是几辆车的下线,它标志着719厂已经初步具备了将先进设计转化为稳定装备的工业化制造能力。小批量试生产的挑战,如同一次对生产体系全面的压力测试,虽然暴露了诸多问题,但也极大地锤炼了队伍,完善了流程,为后续的大规模列装,铺平了最坚实的第一步。真正的钢铁洪流,已见端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