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噬己的阴影(1/2)
“铸鼎”工程的巨大成功,如同一块被投入国际战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然而,这涟漪在带来威慑与战略优势的同时,也开始显露出其狰狞的另一面——它正以一种陈北玄和林雪都未曾完全预料的方式,反噬着创造者自身。
“幽灵”的扩散
林雪领导的安全部门,承受着最为直接和巨大的压力。她的预警成了残酷的现实。
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她布设在全球主要情报枢纽的“幽灵”协议监控网络,捕捉到了异常活跃的数据湍流。多条原本隐蔽的情报通道流量激增,大量经过伪装的数据包,正围绕着几个关键节点进行高强度交换。深度破译和关联分析后,呈现出的图景令人心惊。
“至少有四个国家级的顶尖情报组织,启动了对‘异常探测现象’的专项调查。”林雪向陈北玄展示着动态情报图谱,上面密密麻麻的连线代表着信息的流动与关联,“他们的切入点非常专业,不再局限于军事装备,而是直接指向了支撑‘探针’系统可能依赖的底层物理理论。”
她调出几份被截获并破解的加密任务简报片段:
·代号“深蓝审视”(M国):任务优先级提升至“国家危机”级别,要求其下属所有国家实验室,重新评估近二十年来所有关于“宏观量子效应”、“非局域现象”、“时空结构扰动探测”的边缘理论研究,寻找任何可能被工程化的线索。其国家侦察局(NRO)的预算申请中,赫然出现了“非传统空间态势感知平台”的巨额新增条目。
·代号“普罗米修斯之火”(A国):其对外情报局(SVR)启动了名为“学术灯塔”的行动,通过基金会和学术交流等合法渠道,以极高的报酬,系统性“邀请”全球在相关领域有建树的物理学家进行“学术探讨”,实则进行定向筛选和情报收集。
·代号“镜像计划”(E国联盟):其联合情报机构开始大规模采购商用级别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高精度磁力计、大气电离度传感器),并在其边境和海外基地进行密集布设,试图通过大范围、长周期的背景环境数据采集,逆向推导“异常”信号的来源和特征。
“他们正在用穷举法,试图框定我们技术路径的理论边界。”林雪语气沉重,“更麻烦的是,一些嗅觉敏锐的跨国军工复合体也加入了这场狩猎。‘奥罗拉科技’、‘创世纪动态’这些私人军企,其行动更加灵活,也更加没有底线。”
技术的“诅咒”
与此同时,季岚和赵磊也从技术层面感受到了这股汹涌的暗流。
全球顶尖的学术期刊预印本网站上,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出现一篇与“时空微扰”、“非电磁波探测”相关的理论论文。虽然这些论文大多停留在猜想层面,与“幽灵面纱”的真实原理相去甚远,但其研究方向却呈现出惊人的集中性和针对性。
“看这篇,《基于宇宙背景微波辐射各向异性调制的广域探测理论初探》,”季岚指着屏幕,眉头紧锁,“虽然数学模型很粗糙,但其核心思想,已经摸到了‘利用背景场变化感知局部扰动’的门槛。这绝不是凭空想象,背后一定有来自某些机构的、强有力的数据和方向指引。”
赵磊则面临着更实际的困扰。数家为719厂提供特种复合材料和高纯度化学原料的欧洲及日本供应商,几乎在同一时间,以“设备检修”、“原料产地动荡”等各式借口,通知延迟或取消部分关键材料的供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