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新秩序的涟漪(2/2)
在719厂内部的核心决策层,一场关于“适度透明”的激烈辩论正在进行。
“我们必须坚持绝对保密!”一位负责安全的领导态度坚决,“任何形式的规则透露或能力展示,都是主动泄密,会削弱我们的战略模糊性和威慑效力!对手正希望我们这么做!”
“但绝对的沉默正在成为新的不稳定源。”一位负责战略分析的军官反驳,“小国因不确定性而恐慌,可能被迫倒向对方;盟友因无法预期我们的行为而心存疑虑。我们需要释放一些信号,哪怕只是框架性的原则,来稳定预期,管理危机。”
赵磊从技术角度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种‘单向透明’的机制?比如,我们只宣布某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红线’,但绝不透露我们如何探测和响应。或者,在极端危机情况下,通过第三方渠道,向对方决策层传递极其有限的、经过处理的‘态势感知截图’,证明我们已掌握情况,敦促其收敛,但绝不暴露我们网络的精度和范围?”
这个“威胁性透明”的思路,引起了广泛兴趣。它既保持了核心技术的秘密,又利用了威慑本身作为沟通工具。
陈北玄的定夺
听取各方意见后,陈北玄做出了阶段性的决断。
“我们不走任何极端。”他总结道,“既不绝对封闭,也不过度开放。我们的策略是‘原则宣示与能力保密相结合’。”
他指示:“首先,以外交部或国防部名义,适时发布一份关于‘维护太空与临近空间安全稳定’的原则性立场文件。文件中可以含蓄地提及‘反对任何形式的隐秘突防和对战略基础设施的恶意探测’,但绝不点名,更不提及‘探针’。”
“其次,”他看向林雪和赵磊,“着手设计一套高度简化的、象征性的‘警戒等级’体系,其升级条件与我们内部的‘威慑应用规则’挂钩,但对外只公布等级名称和非常笼统的对应措施描述(如‘加强监控’、‘保持高度警惕’)。这套体系,未来可视情况,通过适当渠道,向主要对手及关键第三方进行有限度的吹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陈北玄语气凝重,“加快我们内部‘威慑应用规则’的细化。外部世界如何反应,我们无法完全控制。但我们自身,必须拥有一套清晰、可靠、且能经受住最严峻考验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行使力量的根本,也是我们避免自身被力量反噬的保障。”
新的秩序,在威慑的基石上,正伴随着无数复杂的博弈与抉择,艰难地孕育着。719厂,这个力量的源头,在照亮世界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了塑造世界新形态的漩涡中心。
持灯者们,在掌握了光芒之后,正学着如何用这光芒,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投射出稳定而非混乱的影。这条道路,注定比点亮光芒本身,更加崎岖,也更加考验智慧与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