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蘑菇屋:我德云太子,杨蜜来敲门 > 第11章

第11章(1/2)

目录

“你们需要的食物,一部分可以从田里采摘,旁边还有空着的田地。现在是农忙季节,我们准备了四十五盆稻种,要求你们把整块田都插满。等到秋收时,需要上交五百斤稻谷——记住,是脱壳后的米!这就是你们租房的费用。”

听到五百斤,其他人一脸震惊,郭周麟倒觉得没什么。如果认真插秧并照料好,一亩田产出五百斤并不难。村里应该有脱粒机,麻烦的只是运输问题。

“你这说的跟晚饭有什么关系?我问的是今晚吃什么!”黄老师没被节目组带偏,直接拉回主题。

“这样吧,今天插多少秧,就给你们多少晚餐经费。四十五盆稻种近千株,一株算两毛钱。”

节目组的“算计”立刻引发观众不满:

“两毛钱?糊弄谁呢!全插完也才两百块?”

“太坑了!一株一块才合理,大家刷屏**!”

有人跟风起哄,但也有理智的观众解释:“已经很合理了,农村一天挣两百不算少。”

“就是,没学过‘粒粒皆辛苦’吗?这是农村,别拿你们的优越感瞎闹!”

评论区第一次爆发争议,节目组却乐见其成——没冲突的节目火不了。本以为后期才会吵起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了。

按当地物价,晚餐不用太丰盛,买点主食加上现有的配料,三十块应该够了。

“两毛五一株!”黄老师硬是讨价还价多要了五分钱。

最终预支了五十块,意味着今天得插完两百株秧苗。

“干活去!”嘭嘭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黄老师去买菜,何老师在屋里整理节目组提供的被褥。

可当嘭嘭跑到田里时,镜头里迟迟不见郭周麟和张子风的身影。

“人呢?张子风没来就算了,郭周麟也偷懒?”

“看着挺靠谱,原来是个懒汉?”

**味刚散,新一轮争执眼看又要爆发。

镜头切到蘑菇屋工具间,各式工具整齐摆放。郭周麟听到插秧任务时,眼神突然一亮。

张子风留在原地,只因黄老师临走嘱咐她跟着郭周麟行动。此刻她安静地站在一旁,看少年摆弄电钻和木料,组装着神秘物件。

弹幕瞬间炸锅:

「别人下田你摸鱼?」

「关系户滚出节目!」

几条职业黑粉的评论格外刺眼。

更多观众则像张子风一样屏息观望。随着链条咬合声响起,木质脚踏装置逐渐成形——竟是个手摇插秧机原型!

「这……是插秧机简化版?」

「木结构能承重吗?」弹幕里冒出质疑。

突然有人发毒誓:「能用我直播吞电扇!」

瞬间满屏「哗众取宠」的刷屏。

水田里,嘭嘭正弯腰插着秧苗,半小时才完成一小片。而工具间的少年已拧紧最后一颗螺丝。

子风,过来帮我扶稳这个,我调整下底座。郭周麟招呼道。

张子风连忙上前搭手,眼睛却一直盯着那台精巧的木制装置。她亲眼见证了郭周麟如何将一堆普通木料变成这台像模像样的农具。

蹲下身检查底盘的郭周麟听到少女好奇的询问:哥,你这手艺跟谁学的呀?爸爸说你本职是说相声的,难道还学过木匠?

就是平时喜欢瞎琢磨。郭周麟含糊其辞,总不能坦白系统的事。他仔细打磨完最后几处,将这台十多公斤重的机器搬到空地上。除了必要的金属链条,整个装置几乎全是木结构。

握住摇柄快速转动几圈,底部的木质抓爪便开始有节奏地将秧苗插入松软的泥土中。

走,下田试试效果。

张子风应声跟上,顺手拎起节目组唯一准备的那双雨靴。田里埋头苦干的嘭嘭见到他们,擦着汗直起身子。

这什么新鲜玩意儿?嘭嘭好奇地打量着那个木质机器。

郭周麟哥哥发明的插秧神器!张子风抢着回答。

可以周麟!嘭嘭看着自己酸痛的腰,又看看那台机器,满脸佩服。

郭周麟卷起裤腿赤脚踩进泥泞的水田:先试试再说。子风,把雨靴穿好再下来。

固定好秧苗板,郭周麟深吸一口气。随着摇柄转动,一连串清脆的入水声响起,秧苗整齐地立在田里。张子风凑近观察,发现每株秧苗都栽得恰到好处,过了许久也没见有浮起来的。

秧苗整齐排列,显然栽种得非常成功。

子风,再取些秧苗来,快栽完了。

好嘞!张子风提着装了少量秧苗的盆走来,郭周麟顺手帮她调整好位置。

这台手摇插秧机效率惊人,转眼间又种下十几株。

张子风及时补充秧苗,两人配合默契,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嘭嘭半小时的工作量,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多。

直播间突然安静下来,先前闹得最凶的几个账号此刻像吃了苍蝇般难受。

要说节目组作弊绝无可能,制作过程大家都看在眼里,现在插秧进展如此顺利,所有人都亲眼见证。

这还能挑什么刺?

那个说要直播亲电扇的,账号可是实名认证的。口嗨可以,说到做到!今天要是看不到你兑现承诺,我就让全网都认识你!

哇,这位大哥够刚!默默点赞。

起哄的人顿时被群嘲,也有观众关注点不同:

郭周麟太强了吧?连插秧机都会造,节目组现在是不是脸都黑了?

哈哈哈肯定,照这速度四十五盆秧苗根本不在话下!

正如观众所言,导演组全体目瞪口呆,工作人员甚至跑到田里实地检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