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蘑菇屋:我德云太子,杨蜜来敲门 > 第19章

第19章(2/2)

目录

台下观众早被带进戏里,笑得前仰后合。

“我赶紧赔笑脸:您这炒饭,街坊都起好名了——叫‘人不理’!”

“得亏没叫‘狗不理’。”

郭周麟反手捂住岳芸鲲的嘴:“慎言!这词儿有主儿的,别害我吃官司。”

岳芸鲲挣开喘匀气,老实点头。

“逆子!他们连尝都没尝过!”郭周麟捏着嗓子学老郭,“芸贵高原的辣子、闽南土鸡蛋、燕赵黑猪肉,配上老京城紫皮蒜,八方调料融于一锅——此乃天下第一炒饭!”

“师爷吹这么玄乎,到底啥滋味?”

“我看老爷子执迷不悟,怕耽误正业。”郭周麟突然跪地,“只能以死相谏!”

岳芸鲲搭腔:“嚯!这是要血溅金銮殿?”

“我就算饿死!被车碾成相片儿!也绝不碰你一粒米!”郭周麟吼得地动山摇。

“是条汉子!大伙儿作证,我这师弟打小就……”

“吧唧吧唧”声忽然响起。岳芸鲲探头一看,郭周麟正对着空气大快朵颐。

“嘛呢您?”

郭周麟咂着嘴:“真香~~”

“呸!软骨头!”

二人归位后,岳芸鲲突然挠头:“咱是不是漏了啥?”

“漏啥?”

“师爷最后咋收摊的?”

郭周麟咧嘴一笑:“打那天起生意红火,可老爷子干了三天就撤啦!”

**

这么火的摊子怎么不摆了?

我也纳闷呢。那天老爷子扛着家伙什儿满头大汗回来,锅碗瓢盆往院里一扔,坐在凳子上直叹气:这摊子出了名,大伙儿都抢着来吃,饭还没煮熟就被抢光了,他们到底是图啥?

新鲜事儿,饭没熟都有人买。

可不嘛!老爷子想不通,干脆收摊不干了,这才有了现在的德芸社。

郭周麟说到这里,和岳芸鲲向观众鞠躬,《炒饭真香》的段子就此结束。其中的深意,留给各位慢慢品味。

随后两人表演了几段贯口和曲调。郭周麟拱手道:了点皮毛,今日献丑了。

《探清水河》原是风月场所的小曲,经老郭重新填词后收入相声表演。可惜至今无人能完全继承他的唱法。郭周麟虽早就会唱,却一直未公开表演。

此刻正是时候!凭借大师级的唱功和内家拳修得的好嗓子,郭周麟将这首曲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遮满天...

婉转的嗓音带着淡淡哀愁,台下听过曲的老观众都起了鸡皮疙瘩。这般年纪竟能驾驭如此曲调!

听过老郭版本的人发现,父子俩的演绎截然不同。老郭用戏曲方式讲述大莲与六哥殉情的悲剧,而郭周麟则以细腻嗓音铺陈这段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

懂曲的人早已泪湿衣襟,在席间沉默良久,视线被泪水浸染得模糊不清,却仿佛瞧见六哥哥与大莲的身影在台上相依,生不能同衾,死亦要同穴!

即便不解曲中深意的人,也悄悄举起手机录下这一幕。台上的郭周麟站得笔直,除了偶尔低头抬头,再无多余动作。

镜头还捕捉到观众席间那些掩面啜泣的面孔,视频转眼便被上传至各大平台。

光是“郭周麟”三个字就足以引发关注,推送流量瞬间飙升。点开V博视频的网友纷纷惊叹——

“天!《探清水河》老郭唱过,可郭周麟这版完全不一样,我居然觉得更绝?我可是老钢丝!”

“求音源!德芸社快安排!”

“是我家麟宝!这唱功绝了,好想听现场!”

赞誉铺天盖地,零星恶评如同蜉蝣撼树,不值一提。

某四合院里,一位久未公开评戏的曲艺名家正喝着茶看报。近十年他闭门谢客,只因后来者多是不堪雕琢的朽木。

厨房里飘来饭菜香,老伴举着手机踱步出来:“老头子,孙女发了个唱曲视频,听听不?”

他摘下老花镜皱眉:“小琳?她不是追洋明星去了吗?”

“刚在家庭群发的,我切菜时听着差点掉泪——”

“哟,当年铁娘子也会红眼眶?”

“少贫!到底听不听?”

他笑着讨饶,接过手机。前奏刚起便瞳孔一震:“《探清水河》?多少年没听过这样的了……”

视频中是一位年轻小伙,当他用清亮嗓音唱起那首《探清水河》时,原本看报纸时的困意瞬间消散。

把音量再调大些!

好嘞~见他来了兴致,妻子连忙将声音放大。

旋律优美动听,更难得的是这位演唱者将歌曲演绎得如此精准,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地拨动心弦。老人不自觉地用指尖轻叩石桌,跟着哼唱起来。

短短几分钟的演唱结束,却让人意犹未尽,忍不住又循环播放。

古人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他倒觉得这曲子听上整月都不会腻。

老伴,问问小琳这视频哪儿找的?看背景像是在剧场演出,我想去现场听。

哟,终于愿意出门啦?

哈哈,这歌声听得我坐不住了。视频虽模糊,但瞧着年纪不过三十,这般人才若继续钻研曲艺,将来必成大家!

多年来头一回听见他对年轻人如此赞誉。

成,你高兴就好,我这就联系琳琳。

尽快问清楚。对了,把这曲子传到电脑上,用家里那套音响循环播放。没了这调调,干啥都提不起劲儿。

自此,四合院里从早到晚都回荡着《探清水河》的旋律。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