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28章 荀彧巧计安流民

第28章 荀彧巧计安流民(2/2)

目录

饭食定时定点供应,虽然是粗粮杂粥,但管饱,而且有专门的伙夫负责,无人克扣。

医棚里,太医和学徒们忙碌着,处理着因劳累或旧伤生病的民夫,虽然条件简陋,但这份关怀,让这些习惯了被视如草芥的流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一个叫石头的年轻流民,原本面黄肌瘦,此刻却挥舞着铁镐,挖得比谁都卖力。他一边挖,一边对身边同样干劲十足的老者说:“三叔公,这朝廷……跟以前好像不一样了?这荀尚书,是真心给咱们活路啊!”

那被称作三叔公的老者,抹了把汗,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感慨道:“是啊……干活吃饭,天经地义。可这干得多,吃得饱,还能攒下东西,甚至盼着分地……老汉我活了六十多年,头一遭见到!比起那些只会画大饼的太平道,实在多了!”

工地上的效率,高得让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郡吏目瞪口呆。以往需要征发数千民夫、耗时数月才能勉强完成的工程量,在这里,凭借着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民力和完善的组织,进度飞快。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荀彧这套新颖而高效的管理方法,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一些习惯了在征发民夫过程中捞取油水、或者暗中将朝廷拨付的物料倒卖的地方胥吏,发现如今无缝可钻,无油水可捞,心中怨愤。他们不敢明着对抗,便开始暗中使绊子。或是故意拖延物料运输,或是在工分核算时吹毛求疵,甚至暗中散布流言,说朝廷此举是为了将流民累死在工地上,工分根本兑换不了东西,等渠修完,就会把他们全部驱赶。

流言一度在流民中引起了一些恐慌和骚动。

荀彧闻讯后,并未惊慌,也未曾动用强硬手段镇压。他首先召集所有流民代表和伍长、什长,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仓库,展示里面堆积如山的粮食和布匹,并当场兑现了一批高工分者的奖励。实物面前,谣言不攻自破。

接着,他雷厉风行,借着御史暗行提供的线索,以“延误工期、散布谣言”的罪名,迅速查处并公开处置了几个跳得最欢的胥吏,将其罪状公之于众,流放边陲。此举彻底震慑了宵小,也赢得了流民更深的信任。

同时,他发现流民中不乏能工巧匠,或是读过几天书、头脑灵活之人。他大胆提拔这些人担任更重要的管理或技术岗位,给予更高的工分和尊重。一个原本只是普通木匠的流民,因为改进了运土的小推车,效率提升三成,被荀彧破格提拔为工械组头目,重赏之下,更是激发了流民的创造力和归属感。

数月之后,当皇甫嵩在北疆横扫鲜卑、糜竺在洛阳整顿盐政、曹操在青徐震慑宵小时,荀彧主持的东郡水利工程,也已接近尾声。一条坚固的新堤坝如同巨龙,护卫着黄河岸边的良田,数条挖掘一新的灌渠如同血脉,将河水引向干渴的土地。

数以万计的流民,不仅靠自己的劳动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不少人还攒下了足以安身立命的工分,兑换了粮食、布帛,更对未来渠畔的安家田充满了期待。工地解散之日,许多流民跪地叩谢皇恩,称颂荀彧为“荀青天”。原本可能酿成大乱甚至被太平道利用的流民潮,被成功地疏导、安抚,转化为了建设国家的力量。

荀彧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将在东郡实践成功的所有管理细则、流程、账目、经验教训,汇编整理,去芜存菁,形成了一部厚达数百页的《安民工程管理则例》。其中详细规定了从流民登记编组、工分核算激励、物料管理调拨、工程质量标准、医疗卫生防疫到监察审计等方方面面,堪称一部古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百科全书。

他将这部则例连同工程成功的奏报,一同快马送往洛阳。

德阳殿内,刘宏翻阅着荀彧送来的《安民工程管理则例》和东郡工程的详细报告,眼中异彩连连。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的成功,更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管理模式!这为他未来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整个国家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

“好!好一个荀文若!王佐之才,名副其实!”刘宏毫不吝啬地赞赏,“传朕旨意,将这部《则例》抄录多份,颁行各州郡,令其参照学习!日后凡有大型工程、流民安置,皆需依此例而行,务求实效,杜绝弊政!”

然而,就在刘宏为内政找到一把利器而欣喜时,卢植面色凝重地送来了一份来自青州的紧急密报。

“陛下,荀彧在东郡的成功,似乎刺激到了某些人。”卢植低声道,“青徐一带的盐商,与当地豪强、甚至可能还有太平道残孽勾结,似乎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不敢明抗新政,却可能在……漕运上做文章。据悉,一批至关重要的漕粮,在途经泗水时,莫名沉没了数艘……”

刘宏脸上的笑意瞬间收敛,目光变得冰冷如刀。“沉船?”他冷哼一声,“看来,朕的刀子还是不够快,不够狠!传令曹操,给他的巡查,再加点分量!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船硬,还是朕的新政,更得民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