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北军五校改组令(2/2)
这一刻,所有还心存侥幸、试图为北军旧部争取利益的官员,都彻底闭上了嘴。他们明白,陛下决心已定,任何阻拦,都无异于螳臂当车!
荀彧面无表情,再次展开一份早已备好的诏书,开始宣读新任北军五校校尉的名单。一个个名字被念出,果然,几乎全部都是近年从讲武堂脱颖而出,或在平定黄巾、北疆战事中表现优异,且背景相对简单、与旧势力瓜葛较少的年轻将领。如原为曹操部将、在青州剿匪中表现出色的乐进,被任命为屯骑校尉;以军纪严明、精通弩阵着称的李典,被任命为射声校尉……这些名字,对很多老派官员来说,甚至有些陌生。
一场无声的权力交接,在刘宏的绝对意志和铁腕手段下,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强行推行开来。
朝会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结束。官员们鱼贯而出,许多人脸色沉重,步履匆匆。北军改组的消息,比西园建军更让他们感到心惊肉跳。西园军是新建,触动利益有限,而北军改组,则是直接砸碎了无数人经营多年的饭碗和关系网!
李威失魂落魄地走出德阳殿,昔日同僚或避开他的目光,或投以同情却无能为力的一瞥,更有甚者,眼中带着一丝幸灾乐祸。他知道,自己完了,政治生命已然终结。而他的倒台,仅仅是个开始。可以预见,北军五校内部,必将迎来一场腥风血雨般的清洗,所有与他关系密切的军官,恐怕都难逃被调离、罢免甚至问罪的命运。
袁绍与几名交好的官员走在一起,脸色同样不好看。北军改组,他袁家原本在北军中也有一些影响力,如今也被连根拔起。陛下这是要将所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无论新旧,一并铲除!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西园军内有蹇硕掣肘,北军又被陛下彻底掌控,他袁本初若想有所作为,出路在何方?他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地方,或许,外放为州牧刺史,掌握一方军政大权,才是更好的选择?
曹操则默默走在人群之后,心中对陛下的敬畏更深了一层。如此大刀阔斧,不畏人言,陛下之魄力,远超想象。北军改组,虽然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但从国家角度看,打破旧有的山头林立,推行职业化、轮换制,无疑是强军之道。只是,这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甚至……流血。他不由得想起昨夜陛下那双深邃的眼睛,那其中蕴含的决断与冷酷,让他明白,在这位陛下麾下,唯有绝对的忠诚与能力,才是立身之本。他必须尽快在典军校尉的位置上,做出成绩!
新任的北军五校校尉们,则被单独留了下来,接受皇帝与枢密使皇甫嵩(名义上)的训话。这些年轻人,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兴奋,但也带着一丝紧张与凝重。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荣耀,更是巨大的责任和风险。他们要去接手的,是一个个关系复杂、可能充满抵触情绪的军营。如何平稳过渡,如何树立威信,如何将陛下的新政贯彻下去,是他们面临的严峻考验。
刘宏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语气严肃地告诫他们,要秉持公心,严格治军,尽快熟悉部队,将北军五校打造成真正的帝国铁拳。同时,他也暗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无论是来自枢密院的指令,还是来自御史台的监督,都会为他们扫清障碍。
然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诏书可以强行下达,人选可以强行任命,但人心的抵触,旧有习惯的惯性,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消除。北军大营之中,此刻恐怕已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朝会散去,刘宏独自坐在德阳殿内,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北军改组的命令已经发出,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执行。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旧军官,绝不会甘心就此退出舞台。阳奉阴违,消极怠工,甚至煽动士卒闹事,都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讲武堂出身的年轻将领们,虽然有干劲,有忠诚,但缺乏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应对突发变故的经验。他们能否真正掌控住局面?那个被明升暗降的李威,在北军中经营多年,其旧部会不会铤而走险?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对皇权集中不满的势力,会不会趁机在北军中煽风点火,制造事端?
刘宏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早已命令御史暗行,严密监控北军五校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些被免职或调离的军官。同时,他也密令西园八校尉,尤其是曹操和袁绍所部,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骚乱。
他就是要用这次改组,作为一块试金石,彻底检验并清洗北军,也检验这些新生代将领的成色。过程可能会很残酷,可能会流血,但他别无选择。帝国的军事机器,必须完全按照他的意志运转。
“传朕口谕给皇甫嵩,”刘宏对侍立的宦官吩咐道,“让他以枢密使的身份,多关注北军改组事宜,必要时……可动用雷霆手段。”
他站起身,走到殿外,看着远处宫墙外隐约可见的北军营地方向。阳光正好,但他知道,那片看似平静的营地里,此刻正酝酿着风暴。这场他亲手掀起的改组风暴,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是顺利过渡,焕发新生?还是……会演变成一场无法控制的兵变或骚乱?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权力的巩固,从来都伴随着风险与代价。刘宏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冷酷。无论前方是何等风浪,他都已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