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66章 颁布《昭宁政要》

第66章 颁布《昭宁政要》(2/2)

目录

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此要若成,我等便再无翻身之日!必须阻止它!”

次日,果然如袁隗所料,刘宏直接在常朝之上,宣布了编纂《昭宁政要》完成,并即将颁行天下的决定。他根本没有留给群臣讨论的余地,而是以一种近乎独断的姿态,强行推动。

虽然大部分官员慑于皇帝威势,不敢明确反对,但以袁隳为首的几位清流老臣(实为袁隗暗中推动),还是站了出来,以“祖制不可轻变”、“法典浩繁,恐扰地方”、“需广纳众议,徐徐图之”等理由,提出异议。

“陛下!《昭宁政要》涉及国本,如此仓促颁行,是否欠妥?是否应交由三公九卿、博士议郎等共同审议,再行定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御史颤巍巍地说道。

刘宏目光平静地看着他,语气却冰冷如铁:“审议?朕与皇甫太尉、卢司空、荀令君等,审议得还不够久吗?十余年心血,无数实践验证,还需何人来议?”

他站起身,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朕意已决!《昭宁政要》,非议而成,乃行而成!凡有阻挠颁行、阳奉阴违者,无论官职,御史台可直接按《昭宁律》中‘怠政’、‘抗命’之条款,严惩不贷!”

他目光如刀,扫过那些还想说话的官员:“尔等现在要做的,不是议论该不该行,而是回去好好研读!思考如何执行!朕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朕要看到各州郡推行《昭宁政要》的具体方略!否则,郡守、刺史,就地免职!”

强势!无比的强势!

在皇帝绝对的权力和意志面前,所有的异议和拖延策略,都显得苍白无力。袁隗站在人群中,低着头,袖中的拳头紧紧握住,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他知道,在明面上,他们已经无法阻挡这部法典的降临了。

皇帝的意志,伴随着凛冬的风雪,以最高的效率贯彻下去。

尚书台、将作监、以及隶属于少府的官方印刷工坊(已开始试用雕版印刷术)全部开动马力,日夜不停地刊印《昭宁政要》。一队队信使,携带着加盖了皇帝玉玺和丞相(尚书令)印的诏书以及厚重的《政要》文本,离开洛阳,奔赴帝国四面八方。

他们将通过重建后效率极高的驿传系统,将这些象征着新时代规则的典籍,送达到每一个郡守、每一个刺史、每一个县令的案头。并且要求各地官府,必须组织吏员学习,必须在官署、市集、乡亭等公共场所,张贴《政要》的核心条款,晓谕百姓。

这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平民,所有人都将清楚地知道,“昭宁”时代的行为准则是什么。以往那种“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任由官吏豪强解释律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皇权的触角,通过这部浩繁的法典,真正开始深入帝国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洛阳城内,书坊间已经开始出现手抄的《昭宁政要》摘要,虽价格不菲,但仍被士人、商贾争相购买、传阅。人们议论着其中的新规,有人振奋,有人忧虑,有人茫然。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明白,世道,真的不一样了。

南宫温室殿内,炭火烧得正旺。刘宏面前摊开着《昭宁政要》的总纲卷,荀彧静立在一旁。

“文若,你说,这《政要》颁行,天下州郡,能有几成真心推行?几成阳奉阴违?几成……会公然抵制?”刘宏的目光没有离开书卷,仿佛随口问道。

荀彧沉吟道:“陛下,司隶、豫州、兖徐等核心区域,有强力推行,当有七成实效。边远州郡,如荆南、益州、凉州等地,豪强林立,政令难通,恐不足五成。至于公然抵制……目前应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暗中阻挠,必不会少。”

刘宏点了点头,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他合上卷册,抬头看向窗外纷飞的雪花,眼神幽深:“是啊,法典是颁下去了,但执行法典的,终究是人。有些人,是不会甘心就这么被套上笼头的。”

他顿了顿,忽然问道:“袁太傅近日,可还安分?”

荀彧心中一凛,知道皇帝意有所指,谨慎答道:“袁太傅深居简出,并无异动。只是……其门下宾客,近日与几位宗室、以及部分对《政要》不满的官员,往来似乎……略显频繁。”

刘宏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以为,朕颁行了《政要》,就会高枕无忧了?就会放松对他们的警惕?”

他站起身,走到殿墙悬挂的巨幅地图前,目光先是掠过北方的幽州,那里战云密布;随即,又缓缓移向了东南方向——那是汝南、沛国一带,是袁氏家族根基最深的地方。

“北边的仗,要打。这内部的‘仗’……”刘宏的手指,轻轻点在了汝南的位置,声音低沉而危险,“也得未雨绸缪啊。”

他转过身,看向荀彧,眼中闪烁着一种洞悉一切却又引而不发的光芒。

“文若,让御史台的人,眼睛再亮一点。尤其是……看看有哪些人,一边读着朕的《昭宁政要》,一边却在偷偷准备着,想要拆朕的台。”

温室殿外,风雪更急了。而这帝国中枢的暗流,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汹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