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黄埔铁流 > 第3章 岛上的第一课

第3章 岛上的第一课(2/2)

目录

刘肖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办公室不大,陈设简单,一张书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孙先生的肖像和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书桌后,一位穿着朴素军装,面容清癯,目光深邃沉静的年轻人站了起来,面带微笑地看向他。

这就是周文!年仅二十六岁,却已是黄埔军校举足轻重的人物。

尽管心中波澜起伏,刘肖的表面依旧维持着镇定,他上前一步,双手递上委任状:黄埔军校战术教育刘肖,向周主任报到!

周文接过委任状,仔细看了看,温和的目光落在刘肖身上,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抵内心。刘肖同志,欢迎你。一路辛苦。他的官话带着清晰的江淮口音,语气亲切而有力,早就听闻有一位年轻的留德军事人才愿意回国效力,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坐。

谢主任。刘肖依言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周文也坐下,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姿态放松却自然流露出一种掌控力。我们黄埔军校,是先生亲手缔造的革命军校,旨在为国民革命培养军事政治人才。这里的条件很艰苦,但这里的青年,是华夏未来的希望。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期许,刘教育是科班出身,见识过西方先进的军事体系,希望你能将所学倾囊相授,为革命事业注入新的血液。

必当竭尽全力,不负主任期望。刘肖郑重回答。面对这位未来的巨人,他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感召力。

周文点点头,随即话锋微转,看似随意地问道,刘教育在德国,主修的是?

侧重步兵战术与初级指挥官的培养。刘肖谨慎地回答,这符合他战术教育的身份,也为他后续可能的现代军事理论铺垫基础。

嗯,这正是我们目前最急需的。周文表示赞同,学生们热情很高,但缺乏系统的军事素养。很多旧军队带来的陋习,也需要革除。刘教育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

这是一个小小的考校。刘肖心知肚明。他沉吟片刻,脑中飞速运转,系统也悄然启动,辅助他梳理思路,确保所言既符合时代背景,又能体现价值。

主任,我以为,练兵先练心。固然需要传授先进的战术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军官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协同作战的意识。而非旧式军队的唯命是从、各自为战。刘肖缓缓说道,他引用了部分现代军队建设的核心理念,但用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可以加强班排级别的小分队战术演练,强调士兵在战场上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火力与运动的配合。

周文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显然听出了刘肖话中与当前主流练兵方法的不同之处,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思维层面的革新。

说得好!周文赞赏道,练兵先练心,协同作战!刘教育果然见解独到。我们这里,就需要你这样有新思想、新方法的教官!

又交谈了几句,主要是周文介绍军校目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负责人,叮嘱刘肖先安顿下来,熟悉环境,教学工作会尽快安排。

离开周文的办公室,刘肖在一位勤务兵的带领下,走向分配给他的宿舍。他的心情并未完全放松。周文的亲和与认可,是一种肯定,也更是一种压力。他知道,自己已经正式步入了这个历史舞台,接下来,需要他用真正的能力,在这里站稳脚跟。

宿舍同样简陋,一间不大的屋子,一床一桌一椅。但刘肖并不在意。他放下行李箱,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操场上那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听着他们略显稚嫩却无比认真的口号声。

历史的画卷,正在他眼前缓缓展开。而他,不再是旁观者。

他轻轻按了按太阳穴,脑中的系统界面安静地悬浮着,各项数据平稳。

第一步,算是顺利迈出了。他低声自语,目光投向远处珠江的浩渺烟波,接下来,就是在这黄埔岛上,真正地......落地生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