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暗流汹涌(1/2)
夜色如墨,清水江的咆哮声在黑暗中显得愈发震耳欲聋。刘肖率领的五十人先锋队,如同暗夜中潜行的猎豹,悄无声息地再次摸到了“鹰愁崖”下那个被藤蔓遮蔽的洞口。
与傍晚时分相比,江水似乎略微回落了寸许,但洞口依然有大量江水涌入,形成一道浑浊的水帘。冰冷的水汽扑面而来,带着刺骨的寒意。
“检查装备,绳索串联,保持安静,跟我进洞!”刘肖压低声音,下达了最后的指令。他深吸一口气,第一个弯腰,踏入了齐腰深的冰冷江水中。刺骨的寒意瞬间席卷全身,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但他没有丝毫停顿,稳住身形,一手举着用油布小心翼翼包裹的火把(尚未点燃),一手扶着湿滑的洞壁,向内摸索前行。
警卫班长紧随其后,然后是其他队员,所有人用绳索在腰间相连,如同一条命运与共的长龙,缓缓游入这未知的黑暗深渊。
洞口狭窄,水流湍急,每一步都异常艰难。火把无法点燃,只能凭借洞口透入的微弱天光和手的触感摸索。洞内回响着放大了的水流声和人们粗重的喘息,更添几分阴森。
前行约十余米后,洞口的光线彻底消失,黑暗如同实质般包裹而来。刘肖停下脚步,示意队伍暂停。
“点火把!”
“嗤啦”几声,几支浸透松脂的火把被点燃,昏黄跳跃的光芒勉强驱散了眼前的黑暗,映照出洞穴内部的景象。
这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溶洞,穹顶高悬,怪石嶙峋,钟乳石和石笋在火光下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态。脚下是深浅不一的积水,最深处仍可没过大腿。一条地下暗河与涌入的江水汇合,向着洞穴深处奔流,这就是他们需要遵循的路径。
空气潮湿冰冷,弥漫着一股浓重的土腥味和水汽。火光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嶙峋的岩壁上,张牙舞爪,仿佛随时会扑将下来。
“保持队形,注意脚下,跟着水流方向走!”刘肖的声音在空旷的洞穴中产生回响。
队伍继续艰难前行。洞穴并非一路坦途,时而需要攀爬湿滑的巨石,时而需要涉过及胸的深潭,有时通道狭窄得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冰冷的积水不断带走体温,牙齿打颤的声音在寂静的洞中清晰可闻。不时有受惊的蝙蝠从头顶扑棱棱飞过,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
刘肖走在最前,精神紧绷到了极点。他的“军事推演系统”在这种完全自然形成、毫无规律可言的复杂地形中几乎失效,只能依靠最原始的直觉和判断。他时刻留意着空气的流动、水声的变化以及岩壁的痕迹,试图寻找任何可能指引方向或预示危险的线索。
行进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了岔路。主河道继续向前,但旁边多出了一条稍小、向上倾斜的支洞,有微弱的气流从那个方向传来。
“团长,走哪边?”警卫班长问道。
刘肖仔细观察。主河道水流依旧湍急,方向指向东北,大致符合他们需要渡江的方向。而支洞向上,气流更明显,或许有通往地面的出口,但无法确定位置,风险更大。
“继续沿主河道走。”刘肖做出了决定。当务之急是渡江,不能节外生枝。
然而,越往深处走,环境越发诡异。岩壁上开始出现一些非自然的痕迹——并非人工开凿,而更像是某种巨大的力量刮擦、熔融后留下的光滑断面,与“遗忘坟场”中那些黑色遗迹的材质感有几分相似,只是更加古老,几乎与岩石本身融为一体。空气中那股土腥味里,似乎也夹杂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鬼见愁”峡谷那般的异常气息,很淡,却让人心神不宁。
刘肖怀中的护身符再次传来了微弱的温热感。他心中凛然,示意队伍更加警惕。
突然,前方负责探路的一名战士发出一声低呼,火把的光圈剧烈晃动起来!
“怎么了?”刘肖立刻上前。
只见在前方一片较为开阔的水域旁,赫然躺着几具白森森的骸骨!骸骨的姿态扭曲,似乎是在极度痛苦中死去,身上的衣物早已腐烂殆尽,但旁边散落着一些生锈的刀具、矿镐和……几枚早已失效的民国初年的铜钱。
是很多年前试图探矿或者寻宝的人?他们为什么会死在这里?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这洞穴,绝非善地。
“检查一下,小心点。”刘肖沉声道。
警卫班长上前,用刺刀小心地拨动骸骨和遗物。除了腐朽的工具和铜钱,没有发现明显的致命伤痕,也没有野兽啃咬的痕迹。
“像是……突然就死了。”警卫班长声音干涩。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微弱、仿佛直接响在脑海深处的“嗡嗡”声再次出现!与“鬼见愁”峡谷听到的如出一辙,只是更加飘忽不定!
几乎同时,所有人手中的火把光芒都开始不稳定的闪烁、明灭,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干扰!洞穴深处的黑暗变得更加浓重,仿佛有生命般向他们压迫过来。
“稳住!背靠背,警戒四周!”刘肖低吼,强压下心头泛起的一丝莫名恐慌。他集中精神,努力感知那“嗡嗡”声的来源和意图。怀中的护身符变得滚烫,行囊里的金色籽实也再次散发出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