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签约!(2/2)
他话锋一转,笑容里掺进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不过呢,我们搞经济工作,尤其是招商引资,还是要务实一点。高科技企业,名头是响亮,听着也提气。
但归根结底,落到我们林城这块地上,是要看它能带来多少真金白银的税收,能解决多少老百姓的就业饭碗。”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坐在他对面、位置稍靠后的袁天,笑容加深,语气却愈发显得语重心长,甚至带着点长辈对晚辈的“关怀”:“袁县长啊,你是博士,见多识广,搞的都是前沿的东西。我们这些‘土老帽’呢,可能思想是有点跟不上趟了。但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别到头来,轰轰烈烈搞一场,签了一堆好看的协议,媒体上也风光无限,结果呢?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纸上富贵’。那可就……呵呵,不光劳民伤财,也寒了真正想为林城做实事的同志们的心呐。”
“纸上富贵”四个字,张坤咬得格外清晰,像几颗冰冷的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激起无声的涟漪。
在座的常委们,有的低头看着笔记本,仿佛在研究上面的花纹;有的端起茶杯掩饰表情;有的则目光在张坤和袁天之间逡巡,捕捉着这场无声交锋的细节。
李国涛书记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但没有立刻说话。县长李卫国脸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袁天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攥紧了一下,随即又松开。他抬起头,迎向张坤那看似关切实则锋芒毕露的目光,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的怒意,反而露出一丝年轻人特有的、带着点谦逊和坦诚的微笑。
“张副县长提醒得很对,务实是根本。”袁天的声音清朗平稳,听不出丝毫火气,“‘智眸’项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本身能带来多少即时税收——当然,按照他们的投资计划和市场预期,未来三年内形成稳定税源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更重要的是它的‘鲶鱼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
他语速不快,条理清晰:
“第一,它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理念,能倒逼我们本地传统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比如我们正在促成的它与林城纺织厂、林城机械厂的合作试点,一旦成功,效益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第二,它提升了林城在区域产业版图中的定位和吸引力。‘智眸’的落户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一个广告,证明林城有能力、有诚意接纳高新技术产业。这几天,已经有两家配套的上下游小企业主动联系招商局,表达了跟进入驻开发区的意向。
第三,它为我们培养和吸引相关领域的人才提供了平台。‘智眸’承诺在本地招聘和培训技术工人,他们的研发中心也会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流入林城。这些,都是比短期税收更长远、更深厚的‘财富’。”
袁天说完,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座的常委,最后落在张坤脸上,依旧带着那抹淡淡的、无可挑剔的微笑:“当然,张副县长的担忧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项目落地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服务保障、政策落实、推动本地企业合作见效,每一项都容不得半点松懈。我会紧盯每一个环节,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来回应大家的关切和期待。”
一番话,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既回应了质疑,又清晰地阐述了项目的战略价值,更表明了后续狠抓落实的态度。滴水不漏。
张坤脸上的笑容有些挂不住了,嘴角微微向下撇了撇,鼻腔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他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没有再说话。
李国涛书记适时地开口,语气沉稳:“袁天同志考虑得很全面。项目引进不易,后续的培育壮大更考验我们的功夫。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下一个议题……”
常委会继续进行,但空气中那股无形的硝烟味,并未完全散去。张坤投向袁天的余光,比之前更加阴冷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