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市长亲临,锋芒初露(2/2)
“第二组数据,是‘就业’。根据我们的测算,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可直接提供850个就业岗位,其中70%将面向本地居民。这850个岗位中,技术岗占15%,管理岗占5%,普工岗占80%。我们已经和县职业技术学校达成初步意向,开设‘秦氏班’,订单式培养技术工人,确保工人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项目的落地,将带动周边运输、餐饮、住宿、原材料供应等上下游产业,预计可间接创造超过1500个就业机会。”
台下开始响起一些窃窃私语,许多本地干部和村民代表,眼睛都亮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
刘镇长的脸色有些发白,他发现陈默说的这些数据,有很多连他这个镇长都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远不及陈默这般信手拈来,精准到个位数。
“第三组数据,是‘风险与应对’。”陈默的语气依旧平稳,“任何项目都有风险。我们评估的最大风险有三个。一是物流成本,青石镇交通不便,这是短板。我们的应对方案是,协助企业与市里的几家大型物流公司谈判,以集单的方式争取到低于市场价15%的运输协议,同时,县里规划的青石镇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也将于明年启动。二是环保压力,服装印染是重点监控行业。我们的应对是,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引入了全县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初期投入会增加18%,但长期运营成本可以降低30%,并且能做到95%以上的中水回用。三是……”
他侃侃而谈,将项目的优势、潜力、风险、对策,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清晰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丝邀功,全是干货。
李市长的眼神,从最初的“感兴趣”,已经变成了“审视”,最后,定格为一种毫不掩饰的“欣赏”。他甚至打断了陈默一次,提出了一个关于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性的尖锐问题。
陈默不假思索地回答:“李市长,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和县税务局沟通过。除了国家普惠性政策,我们为企业争取到的是‘前三年地方留存部分全额奖励,后两年减半奖励’的政策,这是写进正式投资协议里的,有法律效力。我们更看重的,不是用政策洼地吸引企业,而是用优质的营商环境留住企业。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相信,只要服务做好了,企业发展壮大,带来的长远税收,将远远超过前期奖励的这部分。”
回答得滴水不漏,甚至还拔高了立意。
“好!”李市长忍不住,亲自带头鼓起了掌。
掌声雷动。
这一刻,舞台上的聚光灯,仿佛都只打在了陈默一个人身上。
张子扬县长脸上带着由衷的笑意,与有荣焉。秦雪的美眸中,异彩连连,她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男人,他不仅懂得人情世故的潜规则,更懂得庙堂之上的阳谋与实力。
唯有刘镇长,他也在鼓掌,脸上的笑容却显得无比僵硬。他看着在市领导面前对答如流、大放异彩的陈默,心中五味杂陈。有那么一丝作为青石镇领导的骄傲,但更多的,是一种巨大的、无法掌控的危机感。
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个镇长,在陈默面前,像个提线木偶。
奠基仪式的高潮,是领导们一起挥动系着红绸的铁锹,为项目奠基石培上第一铲土。
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李市长在培完土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主动走到了陈默身边,这让周围正准备上前跟市长套近乎的干部们,都识趣地停住了脚步。
“小同志,你叫陈默是吧?”李市长拍了拍手上的土,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是的,李市长。”
“刚才的汇报,讲得很好。有数据,有思考,有担当。”李市长看着他,眼神中满是赞许,“现在的年轻干部,最缺的就是你这种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精神。好好干,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
这番话的分量,在场的人都掂量得出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一种近乎于“政治期许”的肯定。
李市长又转向张子扬,笑道:“子扬啊,你这个县长可以啊,手底下藏龙卧虎。这么好的苗子,可要好好培养,别埋没了。”
“请市长放心,我们县委县政府,一定不拘一格降人才!”张子扬立刻表态。
被晾在一边的刘镇长,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想凑上前说两句,却发现自己根本插不进话。他看着被市长和县长围在中间的陈默,那个挺拔的背影,忽然感觉有些刺眼。
他意识到,青石镇这片小池塘,恐怕是留不住这条龙了。不,或许从一开始,他就不是池中之物。
仪式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陈默送走了心满意足的秦雪,独自一人走在工地的田埂上。
巨大的成功和赞誉并没有让他感到过多的兴奋,他脑海中的账本,却在此时发生了异动。
【叮!】
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宿主成功主导并完成重大项目,在区域内产生了巨大的正面人情效益与社会影响力,人情账本系统开始升级……】
【升级进度:1%……15%……58%……】
陈默停下脚步,看着脑海中那个正在被金色光芒包裹的账本,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而就在几十米外,刘镇长坐在自己的车里,没有发动。他透过车窗,远远地看着陈默的背影。那个年轻人,明明只是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工地上,却给他一种无法言说的压迫感。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既像是卸下了什么包袱,又像是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ps:你觉得人情账本这次升级,会解锁什么逆天的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