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旧档馆里的尘埃,一根名为“希望”的蛛丝(1/2)
第168章:旧档馆里的尘埃,一根名为“希望”的蛛丝
次日清晨,周默被窗外巷弄里传来的第一声叫卖唤醒。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一句中气十足的“卖豆腐脑——”。
他睁开眼,天花板是陌生的灰白色。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他自己的呼吸声。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他几乎要以为自己还在榕城县那个压抑的宿舍里,下一秒就要去单位面对王镇长那张虚伪的脸。
但很快,鼻腔里属于凤凰市的,混杂着潮湿水汽和早餐油烟味的空气,将他彻底拉回了现实。
他是周默。
一个昨晚才抵达这座城市,兜里揣着二十万“赞助费”和一份崭新人生的待业青年。
他没有立刻起床,而是躺在床上,将脑海中的【人情账本】翻开。王斌的名字已经变成了暗淡的灰色,那个高达两万五的恐惧值,像一个熄灭的灯泡,不再刺眼,只代表着一个被彻底玩坏的过去。秦雅的名字依旧闪烁着温暖的金色,那份“生死相随”的人情值,是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锚点。
然后,是那个神秘老人,和那张黑白照片。
【警告:无法解析目标。权限不足。】
【未知目标,特殊标记:天命之人(残缺)】
周默坐起身,从枕头下拿出那张照片。女孩倔强的眼神穿透了数十年的光阴,直视着他。老人说,这是他未来棋局里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大海捞针,也要先知道海在哪里。
洗漱,换上一身在路边摊买的,最普通不过的t恤和牛仔裤。镜子里的青年,眉眼还是那副眉眼,但眼神里的锋芒已经被刻意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初入大城市的,带着些许迷茫和探寻的平和。
他走出公寓楼,巷口的“老街牛杂面”已经开门了。老板赵卫国正在灶台后忙碌,看见周默,脸上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
“小伙子,今天来这么早?”
“嗯,来碗面。”
赵青青端着一碗豆浆从里屋出来,看到周默,也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她的脸上倦意未消,但比昨晚多了几分少女的生气。
【赵卫国,对您人情值:15(一个可能成为回头客的年轻人)】
【赵青青,对您人情值:2(父亲认可的顾客)】
人情的变化,细微,却真实。
周默吃完面,付了钱,没有多做停留。他沿着玉兰巷往外走,在路口买了一份最新的凤凰市地图。阳光穿过梧桐树叶的缝隙,在地图上洒下斑驳的光点。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个个陌生的地名,最后,落在一个不起眼的方块上。
凤凰市档案馆。
作为一个在档案局干了数年的“前科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座城市所有的秘密,无论光鲜还是肮脏,最终都会变成一卷卷冰冷的案宗,沉睡在那种地方。
去档案馆的路,他选择了最慢的交通方式——公交车。
摇摇晃晃的车厢,像一个移动的微缩社会。周默靠在窗边,看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脑海中的账本却在无声地运转。
他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头顶的“焦虑值”高达三百,手机屏幕上是老板的催促信息。他看到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脸上带着疲惫,但看着怀里熟睡的婴儿时,“幸福值”的金色光芒几乎要溢出来。他还看到一个大爷因为年轻人没让座,头顶的“仇怨值”瞬间飙升了二十点,嘴里骂骂咧咧,但账本同时显示,这位大爷的“健康值”比车上大部分年轻人都要高。
众生百态,皆在数据之中。
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榕城时,账本是他的刀,每一条数据都指向一个敌人或是一个目标。而现在,账本成了他的眼睛,让他以一种近乎上帝的视角,洞察着这座城市的呼吸与脉搏。
档案馆是一栋灰色的苏式建筑,庄严肃穆,门口蹲着两只褪了色的石狮子。周默走进去,一股浓重的旧纸张和樟脑丸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
他走向咨询台,台后坐着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的女人,烫着一头时髦的卷发,正对着一面小镜子,仔细地描着眉毛,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您好,我想查一些资料。”周默的声音很客气。
“查什么?”女人头也不抬,手里的眉笔稳如泰山。
“我想查一下,大概三十到四十年前,本市一些旧城区的照片,或者和居民相关的影像资料。”
眉笔停住了。女人终于抬起眼,像看外星人一样上下打量着周默:“小伙子,你当这里是照相馆啊?查照片?你有名头吗?有单位介绍信吗?有项目课题号吗?”
一连串的“灵魂拷问”,带着标准程式化的不耐烦。
周默的账本上,女人的数据清晰地浮现出来。
【李雪梅,对您人情值:-10(一个来添麻烦的闲人)】
【当前状态:烦躁(原因:儿子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刚被老师电话约谈)】
周默笑了笑,没有被对方的态度激怒。他看到了对方桌角摆着的一盆小小的多肉植物,叶片有点发蔫。
“没有单位,就是个人兴趣。”他语气诚恳,“我爷爷以前是凤凰市的老居民,前阵子过世了,留下张老照片,就想找找照片上的地方,算是个念想。”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足以打消大部分的戒备。
李雪梅的脸色稍缓,但依旧没好气:“念想?念想来我们这儿找?我们这是国家单位,不是给你家开的纪念馆。没手续,查不了。”
“姐,您看,我就随便翻翻,不给您添麻烦。”周默从背包里拿出一瓶包装精美的菊花茶,轻轻放在台子上,“天热,您润润嗓子。我听人说,这家的菊花茶清肝明目,对眼睛最好。您这工作天天对着电脑,最费眼睛了。”
李雪梅愣了一下,目光落在那盒菊花茶上。那正是她常喝的牌子,但包装是最新款的,比她自己买的要精致不少。
【叮!您对“李雪梅”进行了一次精准人情投资(一盒菊花茶+一次恰到好处的关心),消耗人情值:0.5。】
【预计回报率:300%。】
周默没有看账本,他只是看着李雪梅的眼睛。他注意到对方描眉时,眼睛微微眯着,显然有些视疲劳。
“你这小伙子,还挺会说话。”李雪梅的态度明显松动了,但还是摆了摆手,“东西你拿回去,规定就是规定。”
嘴上这么说,人却没有动。
周默也不坚持,他把菊花茶往里推了推,压低声音说:“姐,您桌上这盆‘白牡丹’,最近是不是没精神?这可不能总浇水,得多晒太阳,但又不能暴晒,最好是隔着玻璃晒。您看它这叶子都往下耷拉了,是缺光了。”
这一下,是真切地戳到了李雪-梅的心坎里。她这盆宝贝多肉,养了好久,最近确实状态不好,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