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代码:烬 > 第29章 密钥

第29章 密钥(1/2)

目录

指挥部内的硝烟尚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淡淡的血腥味以及设备过载后特有的臭氧气息。闪烁的红色应急灯将断壁残垣和倒伏的尸体映照得如同地狱绘卷。短暂的、因外部入侵和内部混乱而获得的喘息期即将结束,远处已经传来巡捕部队清理通道、逐步逼近的嘈杂声响。

林劫背靠着冰冷的服务器机柜,剧烈地喘息着。汗水混合着灰尘从额角滑落,渗入眼角,带来一阵刺痛。他顾不上擦拭,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刚刚从数据库深处掠夺而来的最后一块“拼图”上。

那块“拼图”,正是“墨影”组织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可能牺牲了像阿哲这样的忠诚成员,才最终定位并试图获取的密钥——通往“蓬莱计划”真正核心数据库的访问凭证。

然而,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和险恶。

通过刚刚完成的初步解密和结构分析,林劫发现,这并非一把传统的、完整的密钥。它更像是一个极其精密且残酷的“锁具系统”。数据库被一种名为“三重熵基壁垒”的协议保护着。要打开最终的大门,需要三把不同的“子密钥”同时验证。

这三把子密钥,被分散存放,并由截然不同的机制守护:

第一密钥(知识之钥):由一段复杂的动态密码学算法生成,其种子参数据说源自“蓬莱计划”创始人早期未公开的量子意识理论手稿。这把密钥掌握在极少数核心研究人员手中,或者藏在某个绝对安全的离线数据库里。获取它需要最深度的渗透和运气。

第二密钥(生物之钥):与特定的生物特征绑定。情报显示,这并非简单的指纹或虹膜,而是可能与计划核心参与者的独特脑波模式、甚至基因序列相关。这意味着,可能需要接触到某个特定的、活着(或preserved)的“关键人物”,才能获取这道密钥。

第三密钥(权限之钥):与龙吟系统的高层权限网络紧密相连,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拥有足够高级别系统权限的内部网络节点上,才能生成并使用。这相当于要在“宗师”的眼皮子底下,在它掌控的系统核心区域进行一次公开的“签名”验证。

三者缺一不可。而且,验证必须在极短的时间窗口内近乎同步完成。任何一把密钥的激活尝试,都会立刻触发致命的防御机制,并向系统管理员(很可能是“宗师”本身)发出最高警报。

“该死的……真是滴水不漏。”林劫低声咒骂了一句,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设计这个安防系统的人,对秘密的价值和窥视者的心理都有着近乎变态的把握。

“密钥结构解析完成。三重验证机制确认。风险评估:极高。成功概率估算……”手腕上,那台经过锈带艰难修复和升级的便携电脑发出冷静的合成音,屏幕上滚动着冰冷的数据和不断跳动的、令人沮丧的低概率数字。

“闭嘴。”林劫打断了设备的自动分析。他不需要电脑来告诉他这有多难。他需要的是方案,是一个能在绝境中撕开一道口子的可能性。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目光扫过屏幕上三条截然不同的获取路径,如同一个站在悬崖边的棋手,审视着三条通往对岸、却都布满致命陷阱的悬索。

路径一:知识之钥。这是最传统,也看似最“安全”的路径,无需直接接触高危目标或潜入龙吟核心。但“墨影”组织经营多年都未能获得完整的手稿或种子参数,其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存在副本,也必定藏在比“蓬莱”数据库本身更隐秘、守卫更森严的地方。寻找它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而林劫最缺的就是时间。

路径二:生物之钥。这条路径充满不确定性。那个“关键人物”是谁?是“宗师”的化身?是某个被冷冻保存的创始人?还是一个经过特殊改造的活体“钥匙”?无论是哪种,接近他/她/它的风险都巨大到难以估量。这已经不是黑客行动,更像是特种部队的斩首或绑架任务,远超林劫单枪匹马的能力范围。

路径三:权限之钥。这是最直接、最危险,但也可能是最快的一条路。它要求直接攻击龙吟系统的核心网络。这无异于直接向“宗师”的心脏插上一刀。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旦失败,将在瞬间遭到整个系统力量的碾压式反击,绝无生还可能。

三条路,每条都像是通往地狱的单程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