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蒙学新声(2/2)
对于豪强的不满,他置之不理。在黑水县,他的规矩就是最大的规矩。
对于不愿送孩子上学的百姓,则由里长、衙役反复上门劝说,晓以利害,言明这是“江大人的恩典”,更是“孩子的出路”,若再顽固,便真以抗法论处,罚没钱粮。恩威并施之下,大多数人也只能顺从。
十所蒙学堂,如期开学。
开学第一日,景象蔚为壮观。孩子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有的兴奋雀跃,有的怯生生拉着父母的衣角,有的甚至还在为不能去玩耍而哭闹。学堂里崭新的桌椅,墙上挂着江辰亲笔题写的“格物致知,实干兴邦”的条幅,以及大幅的《黑水县地图》、《大胤疆域图》。
课本是格物院连夜赶印的。《千字文》、《百家姓》依旧有,但旁边配了图画和简单释义。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新编的《算学启蒙》、《格物图说》。
《算学启蒙》不再只是账房先生的珠算,而是引入了阿拉伯数字(江辰称之为“新数”)、加减乘除符号、简单的方程和几何图形,甚至还有测量田亩、计算工料的实用例题。
《格物图说》更是光怪陆离,上面画着杠杆、滑轮、水车,解释着为何水开壶盖会动,为何苹果会落地(暂未提万有引力,只言“物皆有重”),还有简单的动植物图谱。
授课的先生,除了一些迫于生计愿意尝试新学的落魄秀才外,更多的是从军队、匠作营、格物院抽调的识文断字、有一技之长的吏员和工匠。他们或许文采不高,但教的都是实用知识。
课堂之上,常常出现有趣的场景。
老秀才摇头晃脑地教“天地玄黄”,组,轻松吊起一桶水时,孩子们顿时瞪大了眼睛,惊呼连连。算学先生教授新数,孩子们觉得那些弯弯曲曲的符号比汉字还好玩,学得飞快。
变革,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孩子们回家,会兴奋地向父母展示今天又认识了几个字,学会了什么样的算式,甚至拿着树枝在地上画杠杆原理。父母们起初不以为意,渐渐发现孩子竟能帮家里算清账目,看懂简单的文书,甚至能说出水车为何能提水的道理时,态度也从最初的抵触、怀疑,变成了惊讶和欣喜。
他们开始真正相信,读书,或许真的能改变命运,一种不同于科举当官的、更实在的命运。
江辰时常会微服巡视各大学堂。他站在窗外,看着里面那些稚嫩而专注的面孔,听着那虽然稚嫩却清晰无比的读书声——既有“子曰诗云”,也有“三三得九”,还有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发问。
他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些孩子,才是黑水县真正的未来。他们从小接触算学格物,思维未被完全禁锢,将来进入工坊,便是最好的学徒;进入军队,便是能看懂地图、操作复杂器械的士官;进入格物院,便可能是未来的工程师!
他现在播下的不是粮食,而是智慧的种子;锻造的不是刀剑,而是未来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