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盖世悍卒 > 第254章 破茧之路

第254章 破茧之路(1/2)

目录

县衙前的无声抗议,如同一声沉重的警钟,让江辰和黑水县的高层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工业化巨轮下被碾轧的个体之痛。强硬镇压绝非良策,放任自流则可能酿成更大的社会危机。引导转型,势在必行,且必须细致、务实,带有温度。

一系列更具操作性、更贴近民生的政策迅速出台,并由各级官吏、里长深入闾里,反复宣讲。

第一条路:进入工厂,成为产业工人。

县衙在各大纺织工坊、军工附属工坊(如制衣、装具)设立了“工徒招募处”。条件颇具吸引力:包食宿,提供统一工装,基础培训期间亦有微薄津贴,考核合格正式上岗后,按月发放固定工钱,数额明确标出,且比她们以往纺纱织布的收入均值要高出不少。

然而,最初应者寥寥。

许多织妇心存顾虑:进入那轰鸣震耳的工坊,与冰冷的机器为伍,失去在家劳作的自由,受那工头管束,这让习惯了家庭作坊模式的她们感到畏惧和抵触。更何况,“工徒”听起来,总不如“手艺人”来得体面。

打破坚冰需要榜样。县衙刻意挑选了几位最早咬牙报名、并且很快适应了工坊节奏、拿到第一个月实实在在工钱的年轻妇人,让她们回家现身说法。

“娘,你看,这是厂里发的工钱,都是新崭崭的军票,能兑铜钱哩!”一个名叫翠兰的姑娘,将一叠军票塞到母亲手里,脸上带着自豪的光彩,“厂子里是吵些,但活计不累,就是看着机器,断了线接上就行。管饭管饱,还有肉哩!工头也不凶,只要守规矩就好。”

左邻右舍都围过来看,摸着那实实在在的工钱,听着翠兰描述工坊里食堂的伙食、一起做工姐妹们的热闹,眼中的怀疑渐渐被羡慕和心动所取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报名处开始排起长队。许多妇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工坊。

培训并非一帆风顺。从分散劳作到集体纪律,从随心所欲到严守规程,她们需要适应很多。工坊派出的女教习极有耐心,从最基础的开关机器、识别纱锭型号、处理断线教起。

最初,工坊里常出现手忙脚乱的景象:机器突然停转,不知所措的女工吓得尖叫;接线头笨手笨脚,急得满头大汗。但渐渐的,在同伴的帮助和教习的鼓励下,她们开始熟练起来。手指依旧灵巧,只是应用的对象从家里的纺车变成了工厂的机器。

当第一个月工钱实实在在发到手中,当她们发现自己挣得比以前多,还能补贴家用甚至略有积蓄时,所有的担忧和不适都化为了欣喜和踏实。她们开始以一种新的身份——“工人”而自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