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天花灭绝计划(1/2)
412.痘疹千秋:一场与天花的生死决战
天启十八年寒冬,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中。往日喧嚣的太和殿前广场空无一人,只有刺骨的北风卷起落叶。乾清宫内,江辰面前摊开一份八百里加急奏折,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案,每一下都像是命运的倒计时。
\"直隶痘疫大起,十日之间,死者三万...京师九门已闭,然疫势难控...\"兵部尚书念奏折的声音在颤抖,\"顺天府奏请...请迁都暂避。\"
\"迁都?\"江辰猛地抬头,目光如刀,\"朕若弃京城百万生灵于不顾,何颜面对天下?\"
二、太医院的分歧
太医院内,争论已经白热化。院使周道安面色凝重地展开一幅《痘疹溯源图》:\"陛下,天花乃天刑之疾,当以人痘接种法预防。取痘痂研粉,吹入鼻窍,虽险却有效。\"
\"人痘法十死其一!\"年轻的太医徐仁轩激动地打断,\"臣在广东亲眼所见,洋人用牛痘法,取牛痘浆种人臂,安全百倍!\"
满堂哗然。老太医们纷纷斥责:\"以畜生病菌种人,成何体统!华夏医术千年,何须效仿蛮夷!\"
徐仁轩跪地泣诉:\"臣愿以性命担保!去年粤东痘疫,用牛痘者无一人死,而人痘死者逾千!\"
江辰凝视着这个年轻的太医:\"若朕准你试行,你需要什么?\"
\"需要活牛,需要人手,最重要的是——需要破除成见的勇气。\"
当夜,紫禁城西北角破例建起牛棚,二十头精选的奶牛被秘密运入。这个后来被称为\"种痘司\"的地方,成为帝国抗击天花的第一个堡垒。
三、第一批接种者
寻找第一批接种者异常艰难。尽管朝廷悬重赏,应者仍寥寥。百姓私下传言:\"牛痘种了会长角会变成半人半牛的妖怪\"。
转机出现在一个清晨。顺天府衙前,乞丐刘老六抱着奄奄一息的孙子跪地哭求:\"反正都是死,不如试上一试!\"
接种那日,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当徐仁轩用银刀在孩童臂上划出十字伤口,涂抹牛痘浆时,有人惊呼有人念佛。刘老六紧闭双眼,老泪纵横。
七日后,孩子不仅未死,反而面色红润。更神奇的是,当月痘疫席卷乞丐聚居的城隍庙,唯独接种过的孩子安然无恙。
\"神迹!真是神迹!\"消息如野火传遍京城。百姓开始主动要求接种,队伍从种痘司排到正阳门。
但反对势力也在暗中集结。以太医赵守仁为首的保守派上书弹劾,称牛痘是\"妖术\",要求立即停止。更可怕的是,有谣言说接种牛痘的孩子会断子绝孙。
四、皇子的抉择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二皇子染痘的消息传来。整个太医院束手无策,人痘接种风险太大,而不种痘必死无疑。
深夜,皇后褪去凤冠,素服跪在江辰面前:\"陛下,臣妾听闻牛痘法...或许可救皇儿。\"
养心殿内,江辰面临登基以来最艰难的抉择:若用牛痘法救皇子,等于公开支持新法;若失败,不仅丧子,更将失信于天下。
\"父皇,儿臣愿试。\"虚弱的声音从帘后传来。不知何时,二皇子挣扎着起身,\"儿臣若能以性命证牛痘之效,死亦无憾。\"
接种在宗庙前举行,百官观礼。当徐仁轩颤抖着手为皇子接种时,连最反对的老臣都屏住了呼吸。接下来的七日,整个朝廷都在焦灼中等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