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欣然领命,这正是我的机会!(2/2)
……
苏晨一封封地看下去,神情越来越专注。
他的笔记本上,也开始出现密密麻麻的字迹。他没有去记录那些情绪化的控诉,而是像一个最严谨的侦探,在海量的信息碎片中,寻找着那些被反复提及的、客观存在的核心要素。
他列出了一个表格。
表格的第一列是“信件编号”,第二列是“当事人姓名”,第三列是“核心诉求”。
而在第四列,他写下了“共同指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办公室里的人来了又走,窗外的阳光从灿烂变得柔和。苏晨始终保持着那个姿势,仿佛与周围的世界隔绝了。
吴宇偶尔抬起头,看到苏晨那副“埋头苦干”的傻样,心中便多一分轻蔑。在他看来,这些信里的东西,无非就是哭穷、叫苦、谩骂,看再多遍,也只是在重复吸收负能量而已。真正的关键,在于“跳出问题看问题”,在于高屋建瓴的“政治手腕”。
苏晨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学生思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苏晨的视野里,一片由无数细节构成的、脉络清晰的“森林”,正在缓缓浮现。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当苏晨看完最后一封信,合上笔记本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染上了橘红色的晚霞。
办公室里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他和还在假装研究文件的吴宇。
苏晨的笔记本上,已经画出了一张简易的人物关系图和时间线。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怨气咒缚”,在经过梳理之后,都奇迹般地指向了几个共同的节点。
其中一个,是一个名字。
——“张大军”。
这个名字,在超过三十封信里被提及。他不是开发商老板,也不是什么部门领导。他的身份,是当年开发商设在拆迁现场的“项目协调办公室”的主任。
几乎所有的拆迁户都提到,当初就是这个叫张大军的人,笑容满面地给他们端茶倒水,拍着胸脯向他们保证,给他们许下各种口头承诺。也是这个人,在楼盘烂尾之后,第一个人间蒸发,办公室人去楼空。
他是所有矛盾的最初接触点,是所有谎言的直接传达者。
找到了他,就等于找到了解开整个事件的第一把钥匙。
苏晨的目光,落在了笔记本的另一处。
那是一个日期。
“五年前,六月十二日。”
这个日期,同样被反复提及。那一天,是开发商承诺的、最后一次解决问题的期限。据信中描述,那天,上百名拆迁户聚集在项目部门口,等着开发商和区里的领导来开协调会。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领导,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以及项目部大门上那把冰冷的铁锁。
从那天起,所有的沟通渠道,都被彻底切断。
那场倾盆而下的暴雨,浇灭了他们最后的希望,也点燃了他们最深的怨恨。
苏晨的指尖,在“张大军”这个名字和那个日期上,轻轻敲击着。
吴宇的策略是“求稳”,是向上看,是去揣摩领导的心意。
而苏晨的策略,截然相反。
他要向下,再向下,一直沉到最底层的淤泥里,去找到那根最不起眼的、牵动了所有脉络的线头。
他拿起笔,在“张大军”这个名字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吴宇此时终于装不下去了,他伸了个懒腰,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苏晨桌上那摊材料,随口问道:“怎么样,小苏,看了半天,有什么想法没有?是不是感觉头都大了?”
苏晨抬起头,脸上适时地露出疲惫而迷茫的神情:“是啊,吴哥。太乱了,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感觉千头万绪,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了。”
“我早就跟你说了,不能这么干。”吴宇的优越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教训道,“行了,你也别钻牛角尖了,早点下班吧。明天先去现场周围转转,感受一下气氛就行,千万别跟人多说话,听见没?”
“好的,吴哥,我知道了。”苏晨顺从地点头。
吴宇满意地哼着小曲,拎着公文包,率先离开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苏晨一人。
他脸上的迷茫和疲惫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人锁定目标时的冷静与专注。
他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内部通讯录软件,输入了“张大军”三个字。
搜索结果,无。
他又打开了搜索引擎,再次输入。
信息寥寥无几,只有几条陈年的、关于“金碧园”项目启动的新闻稿里,提到了“项目办主任张大军”的名字。
这个人,像一颗石子沉入大海,被刻意地抹去了所有痕迹。
苏晨的嘴角,反而微微上扬。
越是这样,就越说明,他找对人了。
他将笔记本合上,放进自己的包里。然后,他拿出那部只有几个亲人号码的私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那边传来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喂?”
“老记者,是我,苏晨。”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惊喜的声音:“哎呀!是苏老弟!你怎么想起给我这个老头子打电话了?”
“有点事,想请您帮个忙。”苏晨的声音沉稳而平静,“您人脉广,我想向您打听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