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清流雅集的“伪善气运”,表面风雅!(1/2)
夜色,如同化不开的浓墨,将市府大院的轮廓彻底吞噬。
档案科的办公室里,只亮着一盏孤零零的台灯,光线在苏晨面前的桌上投下一片椭圆形的亮斑。除此之外,皆是沉沉的黑暗。
电脑屏幕上,那张陈旧的黑白合影照片,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窗外是深不见底的漩涡。
苏晨的身体靠在椅背上,一动不动,唯有胸口感到一阵阵发紧。他的目光死死地锁在照片的一角,那个正躬身为一位老者端茶的年轻人身上。
聂振。
那个以雷霆手段空降江州,气运如铁,代表着“秩序”与“威严”的市委副秘书长。
那个刚刚对自己表示出欣赏,准备将自己纳入培养名单的新领导。
十几年前,他竟然是这般模样,在“白狐”陈敬云也在场的“清流雅集”里,扮演着一个毕恭毕敬的后辈角色。
这个发现,比“白狐”的“不悦咒缚”更让苏晨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它像一根撬棍,硬生生插进了苏晨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里,然后猛地一掀,将所有看似清晰的敌我关系、阵营划分,搅得粉碎。
聂振,是敌是友?
他当年的“依附”,与如今的“铁腕”,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还是一场长达十几年的伪装?
他与“白狐”的圈子,如今是早已分道扬镳,还是依然藕断丝连?
如果他也是其中一员,那他对自己表现出的赏识,又算是什么?是真心实意的提携,还是另一种更高级的“试探”,甚至是“引诱”?
无数个问题在苏晨的脑海中炸开,每一个都牵扯着足以让他粉身碎骨的巨大风险。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在悬崖边小心翼翼探路的人,原以为前方是一片坦途,却在月光下,看清了那片坦途,竟是画在深渊上方的幻象。
他闭上眼,将身体的重量全部交给椅背,安静地坐着。办公室里,只有老旧中央空调出风口轻微的嗡鸣。
几分钟后,他重新睁开眼,眼底的波澜已经尽数敛去,只剩下一片深沉的平静。
越是迷雾重重,越要保持冷静。
“系统,对这张照片进行深度气运扫描,分析‘清流雅集’的整体气运场特征。”
【指令收到。正在对历史影像资料‘清流雅集-秋日笔会’进行深度气运扫描……】
【扫描完成。该集会气运场呈现复杂的双层结构。】
苏晨的意识里,一幅动态的气运图像缓缓展开。
【表层结构:一层淡金色的“风雅”气运。由参与者的文化身份、现场的琴棋书画、诗词歌以及周围的山水清景共同凝聚而成。此层气运显得和谐、高雅、光明正大,具备一定的“正向”迷惑性。】
图像中,一层薄薄的金光覆盖在所有人和物之上,如同给照片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晕,确实让人心生向往。
【深层结构:驳杂不堪的混合气运。在“风雅”气运的遮掩下,潜藏着灰色的“权欲”、褐色的“贪婪”、暗红色的“嫉妒”以及深紫色的“傲慢”……多种负面气运相互纠缠、碰撞,形成一片浑浊的暗流。】
那层金光之下,各种污浊的颜色如同肮脏的油彩,在一个看不见的画布上肆意涂抹,彼此侵蚀,显得混乱而丑陋。
【核心特征:伪善气运。一层特殊的、如同油膜般光滑的气运,将表层的“风雅”与深层的“污浊”强行黏合在一起。它能折射表层的光鲜,同时掩盖深层的丑陋,使得整个气运场看起来圆融自洽,极难被察觉。其本质,是一种集体性的、高度技巧化的虚伪。】
苏晨看着那片在金色和污浊色之间流转的七彩油膜,心中了然。
这便是“清流雅集”的真相。
一个披着文化外衣,内里却充斥着权欲交易和利益勾兑的圈子。他们用风雅装点门面,用诗酒唱和作为掩护,在觥筹交错间,编织着一张看不见的权力之网。
“白狐”是其中的蜘蛛,而其他人,或许是蜘蛛的盟友,或许是网上的猎物。
“继续分析,目标锁定照片中青年时期的聂振,以及他身前那位老者。”
【指令收到。正在进行个体气运分析……】
【目标人物‘聂振(青年期)’:气运主体为锐利、锋锐的“进取”之金,形态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但其剑身之上,缠绕着数道源自他人的“依附”之藤,藤蔓的根须,连接着其身前的老者。这表明,他当时的锐气与进取心,需要通过依附强者来实现。】
【目标人物‘未知老者’:气运场呈现一种极其稳固的“泰山”之势,厚重、沉凝。其气运颜色为代表着权柄顶峰的紫金色,但内部夹杂着丝丝缕缕的黑气,显示其权柄并非全由正道而来。此人在当时,应是江州官场中地位最高、权势最重之人。】
苏晨的指尖在冰凉的桌面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聂振当年依附的,是这位紫金色气运的老者,而不是“白狐”陈敬云。陈敬云在照片里,只是站在后排,虽然也是核心圈子,但显然不是权力的最顶端。
这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个“清流雅集”,内部似乎也有着森严的等级和派系。
苏晨将照片保存下来,加密后存入一个新建的文件夹。然后,他清空了浏览记录,开始着手处理赵林交办的“正事”。
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抵触,而是真的开始认真构思那份“青年干部座谈会”的筹备方案。
“不悦咒缚”还在持续生效,他能感觉到办公室的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恶意。灯管似乎比平时更暗了一些,电脑的运行速度也莫名其妙地变慢了,打开一个文档都要多转好几圈。
苏晨对此视若无睹。他知道,赵林现在就像一个被设定了程序的木偶,自己越是挣扎,他那边收到的“负反馈”就越强,对自己的厌恶也就越深。
最好的应对,就是无视。
他泡的茶已经凉了,他便喝凉的。电脑慢,他便利用卡顿的间隙闭目思考。
他将整个方案的框架在脑中搭建起来。既然聂振强调要“站位高、格局大、有干货”,那自己就给他一份前所未有的“干货”。
一个小时后,苏晨的双手重新放回键盘上,手指翻飞,发出一连串清脆的敲击声。
他没有从套话和空话开始,而是直接切入了一个最实际、也最敏感的环节——“特邀嘉宾”的遴选。
他在文档里写下:
“为确保座谈会能真正为青年干部带来启发,建议打破以往邀请在任领导作为嘉宾的传统模式。在任领导发言,难免带有工作部署性质,与‘座谈’的轻松氛围不符。”
“建议本次座谈会,重点邀请一批已经退休,但在各自领域内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专家。他们脱离了具体的职务,更能以一种超然、客观的视角,与青年干部进行纯粹的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