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蛛丝马迹,尘封档案里的惊人秘密!(2/2)
每一笔“开销”都有领导签字,有经手人画押。
陆远看得脊背发凉。
这哪里是发放补偿款,这分明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集体分赃!
王振国、以及当年镇里的几位主要领导,几乎人人有份。他们就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将这笔本该属于老百姓的救命钱,蚕食得干干净净。
而王长贵等少数几户“硬骨头”,因为当初没有立刻签字,反而成了这场分赃盛宴中,被遗漏的、也是最倒霉的牺牲品。
真相,似乎已经大白。
但陆远知道,这还不够。这些账目虽然能证明当年的领导班子集体贪腐,但李爱民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只是一个听命行事的经手人吗?
如果仅仅是这样,他今天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地把这个案子推给自己。他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今天的行为,恰恰说明,他在这件事里,有着更深、更关键的牵扯!
一定还有什么东西,被藏起来了。
陆远闭上眼睛,脑海中那台超级计算机开始疯狂运转。他将所有看过的文件、人名、数字、日期全部打碎,重新排列组合,试图从中找到那个被忽略的逻辑链条。
等等……
那个“修缮政府大院围墙”的项目!
陆远猛地睁开眼睛。他记得,这笔开销的数额,是所有支出里最大的一笔,几乎占到了补偿款总额的三分之一。而且,这笔钱的支付时间,恰好是在王长贵他们开始上访之后。
这太反常了!一个非紧急的基建项目,怎么会动用这么一大笔本该用于补偿的专项资金?
陆远立刻起身,快步走向另一个档案架。那里存放的,是镇政府的会议纪要。
他要找的,就是当年批准这个“修缮围墙”项目的党委会议纪要。
那是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堆放着许多已经散页的、无人问津的旧材料。陆远蹲下身,在一堆发霉的纸张里耐心地翻找着。
终于,他找到了一个封面已经模糊不清的蓝色文件夹,上面用钢笔写着“199x年镇党委会议记录”。
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了文件夹。
纸张已经脆化,泛着死气沉沉的黄色。他小心翼翼地一页页翻阅,【过目不忘】的能力让他可以迅速跳过那些无关紧要的日常议题。
终于,他翻到了记录那次会议的一页。
【会议议题三:关于政府大院西侧围墙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亟待修缮的提议】
会议记录写得很简单,先是时任的办公室主任阐述了修墙的必要性,然后是时任镇长王振国表示同意,并指示要尽快落实。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那么合乎流程。
陆远皱起了眉头。难道是自己想多了?
他不死心,目光继续往下扫。在会议记录的末尾,附着一份关于修缮项目的详细预算报告。
报告的篇幅不长,列出了砖瓦、水泥、人工等各项开支。而在报告的最后,有一行小字:
【关于资金来源的建议:鉴于镇财政紧张,建议从‘xx征地项目专项暂付款’中,先行划拨此笔工程款,待后续财政宽裕后再行补足。】
陆家的心脏,骤然收紧!
就是这个!这就是那把捅向真相的钥匙!
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建议”,就是将补偿款挪作他用的那份“尚方宝剑”!
是谁?是谁在会议上,提出了这个关键性的、偷梁换柱的建议?
陆远的目光,死死地盯住了这份预算报告的落款处。
那里,有两个签名。
一个是时任办公室主任的审批签名。
而另一个,在“提议人”那一栏,是一个略显青涩,却又力透纸背的签名。
笔锋锐利,带着一股急于表现的张扬。
陆远对这个签名再熟悉不过了。
这几天,他帮着打印文件,几乎每天都能在各种报告上看到这个签名。
——李爱民!
轰的一声!
陆远感觉自己的脑子里,仿佛有颗炸弹被引爆了。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被这个签名完美地串联了起来!
原来,当年的李爱民,不仅仅是一个“嘴甜”的经手人。他才是那个为了向上爬,主动为领导的贪腐行为出谋划策,递上那把最关键的“刀子”的人!
他用一个“修缮围墙”的由头,巧妙地为领导们侵吞补偿款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也为自己赢得了上位的投名状!
而王长贵那份悬置了二十年的信访案,就像一根毒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头。因为那份案卷的存在,就意味着当年那场肮脏的交易,随时有被翻出来的可能。
所以,他今天才会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自己。
他不是要看自己笑话那么简单。
他是想借自己这个“热血愣头青”的手,用一种看似“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彻底抹掉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如果自己失败了,被老访户折磨得焦头烂额,那正好证明这个案子是个死结,以后谁也别想再翻;如果自己万一“成功”了,用一笔小钱打发了王长贵,那更是釜底抽薪,让这桩陈年旧案彻底尘封!
无论哪种结果,他李爱民,都是最终的赢家。
好一招一石二鸟,好一个借刀杀人!
陆远缓缓地合上了那份会议纪要,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靠在冰冷的铁架上,感受着档案室里刺骨的寒意。
原来,那个每天对自己笑脸相迎,语重心长地提携自己的“好领导”,才是那条隐藏在最深处的、最毒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