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 第88章 一份尘封三十年的“冤案”材料!

第88章 一份尘封三十年的“冤案”材料!(2/2)

目录

是刘振华!虽然比现在年轻许多,声音也更尖锐,但那种独特的腔调,陆远一听就认了出来。

石长青的声音带着一丝怒气:“刘振华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技术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谈什么单纯不单纯?”

刘振华轻笑一声:“石局长,你别激动嘛。我说的不是技术,是……政治。你想想,这个项目是县里今年的头号工程,是向地区献礼的重点项目,地委的领导都来看过好几次了,现在你突然说要增加预算,还要延期,你让县委的脸往哪儿搁?让罗书记的脸往哪儿搁?”

录音里的罗书记,应该就是提拔刘振华的那位老书记。

吴教授急切地反驳:“可这是安全问题!人命关天!”

“哎,吴教授,话不能这么说。”一个全新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

这个声音一出现,陆远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那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一种温和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他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每个字都咬得很清晰,但语调里却透着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冷漠。

“技术问题,要为大局服务嘛。我看,问题没有你们说的那么严重。专家的意见,也要辩证地听取,不能被某些危言耸听的论调给绑架了。”

石长青似乎被激怒了:“你说谁危言耸听?这是科学!你这是在拿全县百姓的生命开玩笑!”

那个温和的声音冷了下来:“石长青同志,注意你的态度。你是在跟谁说话?我告诉你,这个项目,必须按时、按预算完成。这是命令。至于技术上的细节,我相信我们工程队里的同志们,有智慧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是负责人的能力问题了。”

这句话,如同一把淬了毒的匕首,直接扎向了石长青的要害。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录音里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只能听到石长青粗重的喘息声。

片刻后,刘振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谄媚和“出谋划策”的机灵:“领导说的是。我看石局长就是太钻牛角尖了,认死理。要不这样,这件事您别管了,我来协调。我保证,既能按时完工,又能把‘安全隐患’这个帽子,稳稳地戴在……该戴的人头上。”

那个温和的声音“嗯”了一声,似乎很满意:“小刘这个同志,脑子还是灵活的。那就这么定了。散会吧。”

录音到这里,戛然而止。

陆远僵坐在椅子上,耳机里只剩下“沙沙”的电流声,他却久久没有摘下。后背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透。

这盘磁带,记录的不是一次普通的工作讨论,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

他们谋杀了一个英雄的政治生命,谋杀了一个学者的职业生涯,也谋杀了一个本该造福一方的民生工程。

石长青的“刚愎自用”,吴教授的“生活作风问题”,年轻工程师的“能力不足”,所有的一切,都在这短短十几分钟的对话里,找到了源头。

这是一份尘封了三十年的……冤案铁证!

刘振华在这场阴谋中,扮演了一个急于上位的、卑劣的帮凶角色。而那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领导”,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他用温和的语气,说着最冰冷的话,轻描淡写之间,就决定了几个人的命运和一个重大工程的生死。

这个人是谁?

三十多年前,能让刘振华如此谄媚,能用“命令”的口吻对战斗英雄出身的局长说话,他在当时,身居何位?

陆远的脑海里,【信息整合】能力疯狂运转。他闭上眼睛,记忆宫殿中,安河县三十多年的人事档案、会议纪要、新闻报道,如同星辰般亮起。

他开始搜索。时间:1985年前后。事件:白马河项目。关键词:领导、罗书记、权力……

无数张面孔在他脑海中闪过,又被一一排除。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他冲到一排存放旧画报的架子前,翻出了一本1984年的《安河画报》。画报的封面,是地委领导来安河县视察的新闻照片。

照片上,当时的县委罗书记正陪着一位身材高大、面带微笑的中年领导,在那位领导的身后,一个年轻人正亦步亦趋地跟着,脸上是谦卑而又热切的笑容。

那个年轻人,正是刘振华。

而那位地委领导……

陆远死死地盯着照片上那张温和儒雅、令人如沐春风的脸,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这张脸,他太熟悉了。

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双眼睛,那种独特的、仿佛能看透一切的微笑,几乎没有改变。

就在上个月,市电视台的晚间新闻里,还播报了他退休后热心公益、为贫困学生捐款的先进事迹。新闻里,主持人用无比崇敬的口吻,称呼他为——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前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振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