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报告惊动市委书记,深夜召见陆远!(2/2)
“书记,政研室的钱主任刚才亲自送来的,说是急件,请您务必亲启。”
“老钱?”赵立冬睁开眼,有些意外。
钱卫国这个人,他很清楚。一个典型的机关“老油条”,能力平平,但胜在稳妥,从不惹事,也从不扛事。他亲自送来的“急件”,这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赵立冬来了点兴趣。
他拿起信封,撕开封口,抽出了里面的文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钱卫国那份笔迹工整的呈报说明。赵立冬扫了一眼,没什么特别的,都是些四平八稳的官样文章。
他随手把说明放到一边,目光落在了报告的标题上。
《关于南山工业园区“器官衰竭式”死亡的病理学分析,暨“休克疗法”可行性报告》
赵立冬的眉毛,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什么乱七八糟的?
政研室现在都开始写这种哗众取宠的东西了?
他耐着性子,翻开了第一页。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陈岩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他发现,书记的脸色,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一开始,是皱眉。
当看到“数据乌托邦与现实废墟”、“对汉语的亵渎,对民生的践踏”时,赵立冬的嘴角撇了撇,眼神里透出一丝不屑。年轻人,笔锋倒是犀利,就是有点飘。
接着,是凝重。
当看到第二部分,关于“克劳斯合作案”的始末,以及那个扎眼的“花盆理论”时,赵立冬放下了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起来。
他当然知道那段历史,也知道那个“时任园区某位主管领导”是谁。
这个论断,很大胆。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开始凝固。
陈岩甚至能感觉到,从书记身上,正散发出一股强大的气场,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终于,赵立冬翻到了第三部分——【向死而生:关于启动“休克疗法”的若干建议】。
“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
“强制破产清算……”
“引入外部战略投资,不问出身……”
“确保改革不以牺牲任何一个工人的饭碗为代价……”
赵立冬的眼睛,一点点亮了起来。
那光芒,不再是凝重,也不是审视,而是一种发现猎物般的锐利与兴奋!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调研报告!
这不是一份发牢骚的抱怨信!
这是一份完整的、系统的、逻辑闭环的……施政纲领!
它有病理学分析,有历史原因追溯,更有大刀阔斧、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解决方案!报告的作者,不仅指出了“病”在哪里,更开出了一副药性极猛的“虎狼之药”!
赵立冬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他来南江市两年了,南山工业园这个烂摊子,就像一块牛皮癣,始终让他如鲠在喉。他也想动,可牵扯的利益方方面面,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巨大的震动。他缺的,不是决心,而是一个锋利到足以斩断一切乱麻的契机,一个能一针见血、拿出方案的“操刀手”!
现在,似乎有人把这把刀,递到了他的手上。
“啪。”
他将报告重重地合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沉默了足足有三分钟。
陈岩站在原地,连呼吸都放轻了。他知道,书记正在做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
终于,赵立冬睁开了眼睛,眼底一片清明。
他看了一眼钱卫国那份呈报说明,上面写着“我室新进青年干部陆远同志”。
陆远?
这个名字,他似乎有点印象。好像是前段时间,省报内参上那篇关于基层治理的文章作者?
有点意思。
赵立冬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按下了内线。
“小陈。”
“书记,我在。”陈岩连忙应道。
赵立冬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去查一下,政策研究室,一个叫陆远的同志。”
“现在,立刻,把他叫到我办公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