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一场决定命运的“大考”:国家级新区申报!(1/2)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一则未经官方证实,却又在极小圈子里飞速流传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冀东省政坛深水区的炸弹,激起了无声的巨浪。
国家决定,将在冀东省内,设立一个新的国家级新区。
这则消息的分量,足以压弯每一个听到它的人的神经。
国家级新区,这五个字背后,是国家战略的倾斜,是海量政策红利的注入,是区域发展格局的重新洗牌。对于任何一座城市而言,这都是一次足以改变命运的历史性机遇。
而对于冀东省来说,这更是一场决定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发展龙头的终极之战。
消息传到省长赵立春耳中时,他正站在办公室的巨大地图前,手指在省会石安市的位置上,轻轻地画着圈。他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问身后的秘书:“消息确定吗?”
“省里已经收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征求意见函,要求我省在一个月内,推荐一到两个候选城市,并提交初步的申报方案。”秘书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函件里特别提到,新区定位要突出‘创新驱动’和‘改革引领’。”
赵立春的嘴角,缓缓勾起一个难以察觉的弧度。
真是天助我也。
他原本还在为如何名正言顺地将高建成推上位,同时又压住陆远那股势不可挡的锐气而费心布局。现在,国家亲手送来了一方最公平,也最残酷的考场。
这场大考,考的是城市底蕴,是发展蓝图,是人脉资源,更是主政者对国家战略的理解和把握。
而在这场考试中,省会石安市,几乎拥有所有科目的标准答案。
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安市坐拥全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直机关云集,信息通达,政策的春风永远最先吹到这里。高建成在石安主政多年,四平八稳,人脉通达,他与省里各大厅局的关系,就像一部运转顺畅的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严丝合缝。
反观星海市,虽然经济体量不小,但产业结构偏重,科教文卫资源更是短板。陆远虽然声名鹊起,但在省里,却是个得罪了太多人的“孤家寡人”。
这场对决,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通知高建成同志,让他明天上午来我这里一趟。”赵立春转过身,脸上是公事公办的严肃,“也通知陆远同志。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公平竞争,优中选优。希望他们两市,都能拿出最好的方案,为全省的发展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秘书心领神会,躬身退下。
办公室里,赵立春重新将目光投向地图。他的视线在石安和星海之间来回移动,最后,稳稳地落在了石安市的位置上。
他要的,就是一场看起来“公平”的竞争。一场让陆远输得心服口服,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的竞争。
……
星海市,市政府小会议室。
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
市发改委主任、海洋局局长、规划局局长,这几位星海市经济规划领域的核心大员,此刻都眉头紧锁,脸色凝重。
会议已经开了一个多小时,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墙上的投影幕布上,一个巨大的ppt表格,清晰地对比着星海市与石安市在申报国家级新区上的各项优劣势。
优势栏里,星海市只有孤零零的几项:港口优势、海洋资源、已有的部分产业基础。
而劣势栏里,却密密麻麻,几乎写满了一整页:科教资源匮乏、高端人才储备不足、政策信息滞后、省内人脉支持几乎为零……
每一条,都像一记重拳,打在与会者的心上。
“陆市长,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发改委主任掐灭了手里的烟,声音有些沙哑,“石安市这次是志在必得。我听说,他们连夜就成立了由高市长亲自挂帅的申报领导小组,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的好几个专家,都已经被请过去当顾问了。我们……我们这根本就是赤手空拳,去跟人家的集团军打啊。”
规划局长也叹了口气:“是啊,市长。国家级新区的申报,比拼的是综合实力。我们偏科太严重了,就算把海洋这篇文章做到极致,恐怕也很难弥补在其他领域的巨大短板。省里的天平,从一开始就是斜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到了主位上那个从开会到现在,几乎没怎么说话的年轻人身上。
陆远没有看他们,他的手指,正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他的目光,始终落在那份写满“劣势”的ppt上,眼神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秘书小王站在他身后,紧张得手心冒汗。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会议室里弥漫的悲观情绪,这就像一场还没开打,就已经预知了结局的战争。
“说完了?”陆远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几位局长对视一眼,点了点头。能说的,该分析的,都已经摆在台面上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陆远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
他伸出手,指着那满满一页的“劣势”,忽然笑了。
“你们说的都对。”
他这一笑,让在座的几位老油条都愣住了。这种时候,还笑得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