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被偷的人生 > 第224章 九州同筑,团圆网固

第224章 九州同筑,团圆网固(1/2)

目录

杨柳依依,护城河的水波载着细碎的阳光,漫过青石板铺就的堤岸。打拐办的院落里,那株去年移栽的海棠开至荼靡,一个个小小的海棠透着青涩挂在枝头上,映着案前伏案疾书的两道身影。

谢玥抬手揉了揉发酸的眼眶,笔尖在宣纸上顿了顿,留下一个圆润的墨点。她面前摊着的,是近半年来各地打拐案的卷宗汇总:获救孩童三百二十七名,抓获人贩子一百五十六名,促成家庭团聚二百八十九起。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撕心裂肺的日夜,是打拐办上下呕心沥血的奔波。她侧头看向身侧的苏墨,他正凝神核对各地上报的人贩子籍贯分布图,眉峰微蹙,指尖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阳光透过窗格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鬓角的发丝被镀上一层柔光。

“苏墨,你看这组数据。”谢玥将手中的卷宗推到他面前,“近三个月,陈州、许州上报的拐卖案激增,但当地府衙要么人手不足,要么缺乏查案经验,很多案子都不了了之。”

苏墨放下手中的狼毫笔,接过卷宗细细翻看,眉头皱得更紧:“陈州去年遭遇水患,流民众多,孩童走失案本就容易频发。许州则是交通要道,人贩子往来频繁,当地衙役连基本的追踪技巧都不懂,如何能破得了案?”他抬眼看向谢玥,眼中带着一丝凝重,“之前我们只专注于苏州及周边的案子,却忽略了其他州府的困境。拐卖之祸,根深蒂固,若只凭我们打拐办一己之力,终究是杯水车薪。”

谢玥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指尖划过卷宗上那些被标注为“未破”的案件:“如今各地拐卖案屡禁不止,百姓怨声载道,若不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打拐体系,让各州府都能独立应对,即便我们救回再多孩子,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这股歪风。”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衙役李三捧着一份公文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苏同知,苏夫人,陈州知府加急公文!”

苏墨接过公文展开,越看脸色越沉。谢玥凑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陈州近一月内接连有七名孩童失踪,其中最小的仅三岁,当地衙役追查多日无果,民怨沸腾,请求打拐办火速支援。

“不行,我们不能每次都这样被动支援。”谢玥看完公文,语气坚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必须前往各州府,协助他们建立专门的打拐机构,培训查案人员,制定统一的查案流程和孩童安置办法。”

苏墨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我正有此意。只是此事牵涉甚广,需要陛下批准,还需协调各州府配合。”

“陛下那边我们马上写奏折去说。”谢玥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打拐办的使命,从来都不只是救回眼前的孩子,而是要让天下无拐,让所有家庭都能团圆。”

六日后,圣旨下达,准许打拐办主导推动全国各州府建立打拐体系,各州府需全力配合,拨出专门的人力、物力支持此事。谢玥和苏墨当即召集打拐办核心成员,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先从距离汴京较近、拐卖案较为严重的陈州、许州、郑州入手,建立试点,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出发前往陈州的前一日,打拐办的院落里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牵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走到谢玥面前,将一篮亲手做的枣糕塞进她手里:“谢姑娘,多亏了你们,我孙儿才能回到我身边。你们此去,是为了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老身无以为报,这点枣糕,你们带着路上吃。”

小男孩仰着小脸,脆生生地喊道:“谢姐姐,苏哥哥,你们一定要平安回来,帮更多小朋友找到家!”

谢玥眼眶一热,蹲下身摸了摸小男孩的头:“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的。”

苏墨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百感交集。他曾以为,查案断案,只求无愧于心、无愧于法,却从未想过,一份职责,竟能承载如此多的期盼与托付。他握紧了手中的佩剑,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不负陛下所托,不负百姓期望。

次日清晨,谢玥、苏墨带着四名经验丰富的打拐办衙役,乘坐马车前往陈州。一路之上,他们所见所闻,更让两人坚定了推行新体系的决心。沿途的村落里,时常能看到张贴的寻人启事,有的已经泛黄破损,有的则墨迹新鲜;路边的茶摊上,总能听到有人在哭诉自家孩子被拐的遭遇,言辞间满是绝望与无助。

马车行至陈州境内,刚进入城门,就看到一群百姓围在知府衙门外,情绪激动地高声呼喊着:“还我孩子!还我孩子!”为首的是一位中年妇人,衣衫褴褛,头发散乱,正趴在衙门口的石阶上痛哭流涕。

谢玥和苏墨连忙下车,挤开人群走到妇人面前。“这位夫人,请问发生了什么事?”谢玥轻声问道。

妇人抬起头,脸上布满泪痕:“大人,我的儿啊,他失踪三天了!我报了官,可衙役们只是随便问了几句,就再也没有下文了。他们说,人贩子早就跑远了,找不回来了……”说到这里,她又忍不住失声痛哭。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附和:“是啊,我们这儿好多孩子都丢了,官府根本不管!”“那些衙役要么敷衍了事,要么贪生怕死,根本不敢去追查人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