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北境来信(1/2)
揽月阁的书房里,阳光透过窗纱洒在案几上,将一卷刚整理好的医书镀上暖光。
姜临月正低头标注草药图谱,青禾轻步走进来,手中捧着个封漆完好的木盒:
“郡主,北境来的家书,驿站刚送抵府中。”
“快拿来我看看。”
姜临月放下笔,指尖下意识地加快动作。
自父兄返回北境后,每月的家书便是她最牵挂的物件,信里的只言片语,都能让她脑补出北境的日常。
父亲在营房里批阅军报,大哥带着新兵在雪原上操练,连营地里那只通人性的牧羊犬,都常被父亲写进信里。
拆开蜡封,熟悉的苍劲字迹映入眼帘。
信的开头一如往常,满是琐碎却温暖的叮嘱:
“营中炭火已备足,你母亲素来畏寒,冬日里莫忘了让厨房多炖些羊肉汤”
“你二哥在朝中当差,遇事多思少言,莫要与老臣起争执”
“明慧学堂的事虽要紧,但也别熬坏了身子,夜里读书记得点暖炉”。
姜临月逐字细读,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仿佛能看见父亲伏案写信时,眼角带着的柔和。
可读到中段,她的指尖却渐渐放缓。
信里提道:
“近来北诏边境不太平,每日都有小股骑兵在界线附近徘徊,时而驱马挑衅,时而抢些牧民的牛羊。
将士们已加强巡逻,虽暂无大碍,却像蚊蝇般扰人心烦。”
这段话看似寻常,可姜临月心里却“咯噔”一下。
父亲素来沉稳,若真是“暂无大碍”,以他的性子,绝不会在信中特意提及,更不会用“蚊蝇扰人”这样带着烦躁的措辞。
她将信纸凑近灯光,仔细打量起字迹。
信的前半段笔锋稳健,每个字都力透纸背,可到了提及北诏的部分,字迹却渐渐潦草,甚至有几处墨点晕染,像是写信时心绪不宁,手腕微微发颤。
有一处“扰”字,末笔甚至划出了纸外,足见当时父亲的心神并不平静。
“只是小股骚扰,父亲为何会如此在意?”
姜临月喃喃自语,指尖反复摩挲着信纸上的字句。
脑海中突然闪过宫变前的线索。
三皇子萧云澈曾私下与北诏密使接触,试图用北境的马场换取兵力支持;
瑶光阁的密档里也记载过,北诏境内有一处隐秘的陨铁矿脉,与大晟北境的矿脉相连。
如今三皇子虽失踪,可他的残余势力未必彻底覆灭,瑶光阁更是还藏在暗处,这北诏的异动,会不会与这些人有关?
她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之前标注的北境舆图,手指落在北诏与大晟交界的“黑石关”。
这里是牧民往来的要道,也是父亲信中提到的“骚扰频发之地”。
若是北诏真的有意生事,黑石关便是最容易突破的防线;
而一旦黑石关失守,北境的骑兵便能长驱直入,威胁后方的粮草大营。
“郡主,可要给北境回信?”
侍女见她对着舆图出神,轻声问道。
姜临月摇头,将信纸叠好收进锦盒:
“先不回。父亲在信中刻意淡化局势,或许是怕信被人截留,泄露了真实情况。
咱们若是贸然追问,反而可能给他们添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