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深渊下的方舟(1/2)
“深渊号角”声波武器的成功研发,如同给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们不仅拥有了对抗巨型海怪的有效手段,更关键的是,这种针对特定能量频率的精准打击理念,为应对其他未知威胁打开了新的思路。基地的防御体系日趋完善,能源问题彻底解决,食物供给稳定,一支由自动化侦察艇和防御炮塔组成的微型“舰队”已然成型。生存,不再是迫在眉睫的危机;探索与反击,成为了新的主题。
然而,关于“深渊汲取”行动和“主巢”采集塔的核心情报,依然如同笼罩在深海迷雾中的巨兽,轮廓模糊,威胁却真实存在。从敌方侦察艇破解的坐标指向一片极其深邃、环境恶劣的海域,常规手段难以深入勘探。
转机出现在伊芙琳对“深渊号角”试验数据的深度分析中。在一次高功率测试时,声波穿透地层,传回了一段极其微弱、但非常有规律的反射信号,其能量签名与已知的任何地质结构或生物反应都不同,反而与方舟核心以及海底城市遗迹的能量纹路,有着某种深层次的、古老的同源性。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回声,”伊芙琳指着频谱分析图上那几乎被噪音淹没的、却异常规律的尖峰,语气充满难以置信的激动,“这是一个……人造物的响应!一个巨大的、埋藏在极深地层下的结构!它的能量特征……比我们见过的任何守护者遗迹都要古老、庞大!”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震惊。比海底城市更庞大、更古老的守护者遗迹?它是否与“方舟之心”有关?是否隐藏着对抗“深渊汲取”的关键?
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找到它。根据信号反射时间测算,目标位于一条深度远超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渊裂隙最底部,那里水压恐怖,环境极端,连深海巨兽都罕至。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极限深潜挑战。现有的潜水舱无法承受那样的压力。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刚刚成熟的声波技术上。伊芙琳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利用“深渊号角”的原理,制造一个强大的、定向的“声学护盾”。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声波,在潜水器周围形成一个持续稳定的“声学空化”层,有效排开海水,抵消部分静水压力,并为推进提供反向推力。
这是一个大胆的理论,从未实践过。他们集中所有资源,对方舟核心的能量输出系统进行极限升级,制造了一个锥形的、布满复杂声波换能器的专用深潜器——“破障者”。它更像一颗子弹,所有设计都为穿透极致高压服务。
(直播系统介入-极限深潜)
直播界面切换为“破障者”的主视角。在线人数飙升,所有观众都屏息凝神,注视着这次向地狱边缘的跳跃。
【目标深度米+!这太疯狂了!】
【声学护盾理论可行吗?千万别解体啊!】
【感觉比登陆火星还刺激!】
【主播保佑!千万别出事!】
(直播系统介入结束)
深潜开始。林越亲自驾驶“破障者”,伊芙琳在基地远程监控数据。下潜过程如同坠入永恒的黑暗。光线迅速消失,温度骤降,只有声呐扫描勾勒出陡峭的裂隙岩壁。深潜器外壳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声学护盾的能量读数剧烈波动,时刻处于崩溃边缘。每下潜一米,都是对技术和意志的极限考验。
经过数小时令人窒息的下潜,他们终于接近了目标深度。声呐图上,裂隙底部的地形逐渐清晰。然后,所有人都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
裂隙的底部,并非预想中的海底平原,而是……一艘船!一艘巨大到无法形容的船!它斜斜地嵌在岩层之中,只露出部分舰体,但其规模已经远超整个海底城市!舰体风格与守护者遗迹一脉相承,但更加古朴、厚重,通体由一种暗沉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金属铸造,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矿物结壳。舰体上巨大的裂痕如同峡谷,隐约可见内部复杂的结构。最令人震撼的是,即便沉寂了万古,舰体某些部位依然有极其微弱的能量信号在闪烁,仿佛一颗沉睡的巨人之心仍在缓慢搏动。
“方舟……这是一艘真正的方舟!”伊芙琳的声音带着哭腔和无比的敬畏,“不是‘方舟之心’那样的核心,是一艘完整的、可以进行星际航行的方舟!传说中的‘流浪者’级?还是更早的‘播种者’级?”
“破障者”小心翼翼地靠近。与这艘巨舰相比,它渺小得如同尘埃。他们沿着舰体缓慢巡弋,寻找可能的入口。在一个巨大的、似乎是引擎喷射口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一个相对较小的、已经破损的维护通道入口。
“我……我想进去看看。”林越做出了决定。风险巨大,但机遇可能更大。
(直播系统介入-历史性发现)
直播画面跟随着“破障者”的探照灯,滑入黑暗的通道。弹幕彻底沸腾:
【我的天!真是一艘星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