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2)
曹阳点头接过,道:“我叫曹阳。”
话未说完,青年已皱眉打断:“曹师兄?非寒师伯的亲传**?”
师兄?曹阳点头,看来这少年身份特别。
那少年不再多言,默默提起朱笔在竹简上书写。
写完才道:“我是齐白,非若长老的亲传**,往后请多指教。”
曹阳点头,转身下楼。
他运起轻功赶回住处,这次任务需下山,路途遥远,得提前准备。
回去时饭菜已备好,曹阳对齐兵说:“去收拾我的行李,稍后我要下山。”
齐兵应声退下。
午饭丰盛,四素三荤,一盅白饭。
曹阳用饭喝茶后,齐兵才提着包袱出来,见曹阳坐着,便将包袱放在一旁椅上。
见齐兵站着不动,曹阳知他有事,缓缓道:“喝完这杯茶我便出发,有事快说。”
齐兵扑通跪地,道:“请公子带齐兵一同下山。”
曹阳神色未变,依旧悠闲,语气却转冷:“不行。”
齐兵跪行至他脚边,恳求:“求公子成全。”
曹阳皱眉:“带你只会添麻烦。”
齐兵脸色一白,不再说话。
曹阳检查包袱后满意背上,临走前看了眼仍跪在脚踏边的齐兵,冷声道:“这些日子你仍住这里。”
说完转身离去。
齐兵面露喜色,能继续住这,意味着仍可独侍一人!
曹阳背包袱向非寒辞行后,离开书院。
走出大门,他到附近小闹市的一间客栈领回飙风。
飙风瘦了许多,那位将军已不在。据老板娘说,马是被莫三领走的。
曹阳轻抚飙风颈上长毛,低声道:“抱歉,我来迟了。”
他牵马在街上闲逛,采买物品后,往山下走去。
那条闹市原是书院中富家子弟为享乐所建,后来商贩渐多,形成商业街。
曹阳买了个肉夹饼,走出热闹街道后翻身上马,边吃边行。
下山比上山快,天色微暗时已近山脚。曹阳不赶夜路,怕失足坠崖。
他在平地**,烤了两个肉饼作晚餐。
飙风在一旁悠闲吃草,曹阳吃完喝口水囊中的水,便侧身倚着飙风睡了。
第二天清晨,曹阳动身下山,赶往临安城的王府。
王老爷前几日寄来求助信,说是祖坟出了活尸,请齐非书院出手。曹阳算算时间,现在赶去并不算迟。
王老爷祖上本是刽子手,后来不知怎的发了家,弃了旧业。到了他这一代,家底未败,反而经商有成,颇有声名。
曹阳摸了摸包袱,里面除两卷竹简,还有两封信,其中一封便是王老爷亲笔所写,用作凭证。
进了临安城,街上人声喧闹,曹阳心头掠过一丝不安,却很快被人潮冲散。他牵马缓行,寻了处空阔的面摊坐下。
摊主是位麻利的大娘,正揪着面片下锅。
曹阳吃完,擦嘴付钱时问道:“大姐,请问王府怎么走?”
老板娘迟疑地看他一眼:“你……是齐非书院的仙人?”
曹阳笑着递过铜钱:“确是齐非书院的,不过不是仙人,略懂些门道罢了。”
老板娘神色更加古怪,只指路道:“沿这街一直走到底,便是王家。”
曹阳道谢离开,耳尖地听见她低声嘟囔:“这么俊的小伙子,怎么偏要骗人……”
他脸色一沉,未作理会,牵马走向长街尽头。
街尾一座大宅,占去十余户的地界,门匾高悬“王府”二字。
曹阳上前叩门,侍卫迎前询问。
他拱手道:“在下齐非书院曹阳,应王老爷之邀,前来捕尸。”
侍卫神色顿时复杂,怀疑中带着厌烦,又有些犹豫——这表情曹阳已在面摊老板娘脸上见过一回。
侍卫迟疑片刻,终是进去通报。
不多时,一中年人衣冠不整,大步随侍卫走出,一见曹阳衣着普通,目光便淡了几分。
曹阳直视他问:“你可是王老爷?”
“放肆!”身后侍卫厉声喝止。
中年人整了整衣衫,点头道:“正是。少侠自称齐非书院之人,可有凭证?”
曹阳心下好笑,捕尸之事岂是儿戏,谁愿无故前来?
但他未多言,只从包袱中取出那封求救信,递了过去。
王老爷一见这信,双眼骤然睁大,双手微颤地接过信纸,展开一读,顿时长舒一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