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路上的柴担(2/2)
离中学报名还差半个月,陈老师又来家里“串门”了。
他没直接提学费,只是跟蹲在门槛上抽烟的王老实说:“石安家长,我来通知你一个事儿,镇中学的校长是我老同学,石安这孩子争气,这次考试考了全县第三,校长亲口说了,学费能给减免一半,县里的希望工程还能给他申请助学金,这可是咱村里学校多少年没有的光彩事!”
李秀莲在屋里听见,尖着嗓子插话,声音能掀翻屋顶:“减免一半那不也得交钱?望宝这阵子总嚷嚷腿疼,指不定是啥毛病,钱得留着给我宝贝儿子看医生。”
王石安心里知道,望宝活蹦乱跳的,还能追狗,屁事没有,但他没吭声。
第二天挑柴去镇上时,他故意绕了远路,从镇中学那刷着白漆、在太阳底下亮得晃眼的校门口,站了一会儿。
现在虽然是暑假,但里面还是有学生在补课,他看着里面的几个穿着整齐校服、抱着书本跑过的学生,看了很久,然后默默地挑起柴担,走向了另一个方向的收购站。
八月底,学校报名的前三天,王石安把攒的所有钱都捧了出来,哗啦一声全倒在堂屋那张吱呀作响的旧木桌上。
卖柴的毛票、拆麻绳换的硬币,还有陈老师在放假前悄悄给他的,他一直都舍不得动,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的那几张五元整票,零零碎碎,堆成了小山似的一摞。
他没看李秀莲那张瞬间拉下来的脸,只盯着父亲王老实,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爹,钱我攒够了,够交另一半学费。陈老师说了,助学金下个月就发,够我吃饭。我去了中学,每个礼拜六都回来,砍柴、挑水、喂猪,一样不会少干,绝不耽误家里事。”
李秀莲伸手就想把那堆“碍眼”的钱扫到地上,王老实一把攥住了她的手腕。
他盯着那堆浸着儿子汗水、沾着血丝和泥痕的零钱,又抬眼看了看石安胳膊上、脖子上那一道道被柴枝划出的、还没消退的红痕,喉结剧烈地上下滚动了好几下,嘴唇哆嗦着,最终挤出一句:“让他去吧。”
李秀莲眼睛瞪着他,尖叫道:“你是不是疯了?”
“这孩子考了全县第三,”王老实声音低沉却很强硬,“真不让去,全村人都该戳我们老王家里的脊梁骨!这学,必须上!”
那天晚上,王石安把他全县第三的成绩单,那摞沉甸甸的零钱,还有陈老师奖励的那只“英雄”牌钢笔,以及那本印着“前程似锦”的笔记本,放进那洗得发白的旧书包。
换洗的衣物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放进行李袋,枕在头底下。他睡得很少,但很沉。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他没扛镰刀,也没拎水桶,就背着那个旧书包,提着行李袋,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出了院子,走上了通往村外的土路。
王老实站在门槛上,望着儿子瘦削却挺直的背影,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小石头没回头,走着走着,脚下的土路变成了石子路。
他取出书包里的钱,手心的老茧蹭着纸币,糙得很,却比任何时候都踏实。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可走出村子的那一刻,风好像都比在家时松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