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灯下的线段图(1/2)
太阳已经在山头上落下,暮色下的赵野家,显得格外温馨。
鱼汤炖得咕嘟响,赵野娘端着个不锈钢盆出来,嫩白的豆腐卧在奶白的汤里,鲫鱼肚子朝上,葱花撒得匀匀的,香得王石安直咽口水。此时赵野的父亲也下班回来,洗了手,对着王石安微微一笑,围在桌前坐了下来。
“快吃,别客气!”赵野的父亲招呼着王石安吃饭,他娘则是往他碗里舀了两勺汤,“野子说你数学课没跟上?吃完饭让他给你讲讲,这小子脑瓜灵,就是不爱写字。
赵野正扒着饭,闻言含糊地了声,夹了块豆腐塞王石安碗里:加油吃,我娘炖鱼放了姜片,没那么腥。
两碗饭下肚,王石安撑得直揉肚子。“吃饱了吧?”赵野娘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道。“嗯,真好吃!”赵野也吃完了,放下碗筷就拉着他往房间的小课桌上凑,桌上摆着盏煤油灯,玻璃罩子擦得亮,灯芯跳着小小的火苗,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高忽低的。
“你上午是不是卡在那个鸡兔同笼上了?”赵野从书包里翻出数学课本,又扯了张糙纸,摸出铅笔,“我给你画线段图,一画就明白。”
他趴在桌上,铅笔在纸上划拉,先画了两条不一样长的线:“你看,这长的代表兔子腿,短的是鸡腿,笼子里一共八只,先假设全是鸡......”
他说话时,额前的碎发垂下来,挡着眼睛,手却没停,线段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数字,偶尔画错了,就用袖口蹭蹭,糙纸被蹭得发毛。
王石安盯着纸上的图,赵野的声音混着窗外的虫鸣,慢慢钻进耳朵里。
白天在课堂上还像一团乱麻、令他头晕眼花的方程式,经赵野粗短的铅笔和磕绊的解释,那层隔膜仿佛‘啵’地一声被捅破了。数字和符号不再是冰冷的敌人,它们变成了可以排列组合、有路可循的伙伴。
一种豁然开朗的敞亮感,混着鱼汤的暖意,慢慢从胃里升腾到心口。那些个弯弯曲曲的符号,藏着这样简单的道理。
“懂了不?”赵野抬起头,鼻尖沾了点铅笔灰,“其实就跟分枣子似的,先数清楚有多少个,再看怎么分......”
王石安点点头,心里松快了不少,伸手想拿铅笔试试,却想起自己没带本子,手又缩了回去。
赵野瞅见了,从书包底翻出个旧练习本,撕了后半本给他:“这是我之前用的,后面还空着,你拿去写。”
那本子的封面磨掉了角,露出里层带着格子的纸张,里面有几页还画着挥拳踢腿的小人,肯定是是赵野课间无聊时的‘杰作’。
王石安接过这本沉甸甸的‘旧物’,指尖传来的粗糙触感,却带着一种奇异的温暖。这不仅仅是几张纸,这是他鲜少收到的、来自同龄人的、毫无保留的分享和尊重。
谢谢你,赵野!王石安接过本子,指尖碰到纸页,糙糙的,却暖乎乎的。
正写着题,院门外传来赵野娘的声音:野子,石安是不是该回去了?天黑了路不好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