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投石问路(2/2)
刘明心中暗喜,感觉似乎触到了边缘,但他牢记沈师爷“投石问路、切忌急躁”的叮嘱,没有直接提及陈明远的名字,而是迂回地说:
“哦,我主要是做宏观研究,没有特定目标。只是听说当时有位从北京来的陈明远教授,在材料领域很有建树,不知道是否在理工大有过工作记录?”
他问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随口举例。
听到“陈明远”三个字,李建平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他放下手中的目录册,缓缓摘下老花镜,用绒布仔细擦拭着,借此短暂地避开了对方的直视。
“陈明远教授……”
他沉吟着,仿佛在努力回忆。
“名字有点印象,好像是来过学校做过短期交流?太久了,记不清了。关于他的专门档案,我这里肯定是没有的。你可能需要去更大的档案馆问问看。”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没有完全否认,也没有提供任何实质信息,并将皮球踢了出去。
刘明不甘心,又试探着问了几句关于当年科研管理、资料保管流程的问题,试图找到一些漏洞或勾起李建平的回忆。
但李建平始终应对得体,答案模棱两可,要么推说年代久远记不清,要么强调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越雷池一步。
谈话进行了约莫二十分钟,刘明感觉再问下去也难有收获,反而可能引起对方警惕,便礼貌地表示感谢,并说会再去市档案馆看看,然后告辞离开了档案室。
门轻轻关上,档案室恢复了寂静。
李建平却没有立刻继续工作,他缓缓坐回椅子,目光深沉地望向窗外。
那个叫刘明的年轻人,问题看似学术,却总在不经意间指向某些敏感的过往。
是巧合,还是……有人终于按捺不住,找上门来了?
他心中警铃大作,意识到平静的日子恐怕真的要结束了。
与此同时,在校园的另一端。
王石安刚上完下午的课,正和张麓山一起往宿舍走。
路过行政楼时,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档案室的方向,恰巧看到一个戴眼镜的陌生年轻人从里面走出来,行色匆匆,很快消失在林荫道尽头。
王石安并没有特别在意,只当是来办事的老师或学生。
然而,一种莫名的直觉,让他将这个陌生的身影记在了心里。
他并不知道,一场针对过往秘密的试探,刚刚在他眼皮底下发生。
而他与这场暗涌的交集,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