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牛棚来人(2/2)
“希望别再来个像上回那些个似的,干不了活还整天找事...”
“要我说,还是来几个男娃娃好,有力气能干活。”
牛棚的主体已经完工,楚晚月搀着李婆子和几个婆子往她家走。
公社大院的梧桐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会议室里传来的争论声隐约可闻。
陆建国蹲在青石台阶上,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根磨得发亮的牛皮绳。
身旁的杨支书正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来了。”杨支书突然站起身,在鞋底上磕了磕烟灰。
土路尽头渐渐显现出人影。
一群年轻知青排成松散的队伍。
与上批怨声载道的知青不同,这些年轻人沉默得像冬日里冻住的溪水。
最前头的男知青脸颊凹陷,眼镜腿上缠着白胶布,怀里紧紧抱着本卷了边的《赤脚医生手册》。
队伍后方跟着十几个颤颤巍巍的身影,十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像秋风中瑟缩的枯草,彼此搀扶着挪动步子。
有个拄着树枝的老太太每走三步就要停下来喘气。
“你们大队六个知青,三个特殊人员。”公社干部把名单拍在陆建国手里。
“那对老夫妻是海市来的教授,老头据说是...”声音突然压低,“留过洋的医学专家,也是上海市来的。”
日头渐渐爬上天顶,回村的山路比想象中更难走。
年轻知青们还能咬牙坚持,可那三位老人很快就落在后面。
戴眼镜的男知青折返回来,默默扶住摇晃的老教授,他白衬衫的背部已经汗透,粘着一片枯黄的槐树叶。
当队伍终于拐进陆家大队的场院。
知青队长马明中带着几个老知青等在石磙子旁等着。
“你们跟我走吧。”马明中的嗓门像他脖子上的青筋一样突出。
新来的知青们被迅速带走,场院上转眼只剩下三个单薄的身影。
陆建国注意到那个医学专家的皮鞋底已经开裂,露出里面发黄的报纸衬垫。
“跟我来。”陆建国拎起最重的行李,刻意放慢了脚步。
路过李婆子家时,楚晚月正好从里面出来。
“娘?”陆建国喊道。
“你们这是刚回来?”
“是啊,娘,我先带他们去牛棚了。”陆建国点头。
“快带去牛棚歇着吧。”楚晚月的声音轻柔,“你安置好他们就回来吃饭。”
当陆建国领着人继续往牛棚走。
落在最后的老头瞪大眼睛,干裂的嘴唇颤抖着,漏出一个气音:“楚……”
但下一秒他就剧烈咳嗽起来,咳得整个人弯成一张拉满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