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规则道书 > 第196章 乡土产业

第196章 乡土产业(2/2)

目录

“每个协议都明确原料标准和检测流程,比如给肯尼亚的楠竹苗,必须是3年生、验艺草泛深绿,”林羽在协议上标注,肯尼亚代表握着赵阿公的手:“有了六巷的标准和技术,我们的竹编再也不用愁原料和质量,”巴西代表则说:“下个月就派匠人去六巷学习竹编,还要引进国际原料库系统。”

午时半,共签订订单金额1200万元,涵盖原料供应、技艺培训、融艺开发三大类。赵阿公望着签约文件,感慨道:“从六巷到全国,再到全球,咱们的非遗终于能帮到更多国家的传承人,”孙阿婆补充:“还要把草木检测的教程翻译成当地语言,让他们学得会、用得上。”林羽望着订单表,突然懂得“联合国展订单签约非易事,落地全球促共生”的道理——非遗全球协同的落地性,藏在协议的细致、标准的统一、帮扶的诚意里,藏在每个为全球非遗发展铺路的瞬间。

未时?全球少年非遗论坛,代际发声

联合国总部的少年论坛厅里,小雨代表全球少年非遗联盟发言。她拿着“寰宇非遗全景图”,用英文介绍:“这张全景图用了5个国家的非遗原料,靠草木检测法保障质量,我们想发起‘全球少年非遗数字化计划’——建立线上工坊,共享技艺视频,用3d打印复刻非遗模型,让更多少年接触非遗,”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场宣布:将为该计划提供100万元启动资金。

纽约少年露西分享银饰制作经验,东京少年山田演示陶土塑形,米兰少年马可展示陶瓷烧制,五国少年还共同发起“非遗护林倡议”:在每个国家的非遗基地种植楠竹,用验艺草监测生长,既为非遗提供原料,又助力环保。“我们要让非遗不仅是手艺,还是保护地球的力量,”小明说,台下各国少年纷纷举手响应,现场成立“全球少年非遗环保联盟”。

未时末,论坛结束,少年们收到联合国颁发的“全球非遗传承使者”证书。小雨捧着证书,激动地说:“以后要带着全景图去更多国家,让少年们都知道,非遗能连接世界、保护地球,”林羽望着自信的少年们,突然懂得“全球少年非遗论坛非易事,代际发声领未来”的道理——非遗全球传承的希望,藏在少年的创意、倡议的真诚、证书的认可里,藏在每个为代际传承铺路的瞬间。

申时?本土基建非遗化升级,乡貌焕新

六巷的乡村道路施工现场,工人正安装竹编太阳能路灯。路灯杆用楠竹拼接,灯罩是0.5藤丝编的竹草纹,灯座刻着“非遗赋能,绿色乡村”,“这路灯既环保,又显非遗特色,晚上亮起来,竹草纹会映在地上,特别好看,”施工队负责人说,道路两旁还种着新的楠竹苗,每棵都用验艺草检测过(3年生,根系健康),苗旁插着“认养牌”,游客可认养,收益用于乡村基建。

村中心的广场上,工匠们正在铺设银草纹陶土砖。地砖由杭州分中心烧制,每块都印着银草图案,砖缝用竹草汁混合水泥填充,“以后广场可以办非遗展演、非遗市集,砖上的银草纹还能当导航,指引游客去体验区,”王婶说,广场中央还建了“全球非遗协同碑”,刻着参与合作的18个国家名称和竹草纹,碑旁放着验艺草、银草、陶草标本,象征非遗的根基。

申时末,基建升级完成,六巷的道路、广场满是非遗元素,既美观又实用。村民们在广场上散步,孩子们围着路灯看竹草纹投影,“咱们村现在比县城还漂亮,还有这么多非遗特色,以后游客肯定更多,”李大叔说,林羽望着焕新的乡貌,突然懂得“本土基建非遗化升级非易事,乡貌焕新促振兴”的道理——非遗乡村振兴的成果,藏在路灯的设计、地砖的图案、石碑的意义里,藏在每个为乡村美化铺路的瞬间。

酉时?联合国展复盘,规划全球

联合国展的复盘会议室里,联盟团队、国际伙伴(线上)总结成果:接待全球访客2万人次,签订合作协议23份,订单金额1200万元,草木检测法推广至18个国家,少年计划获联合国资金支持;亮点是草木检测演示吸睛、少年展演获认可、订单落地性强;不足是部分国家对国际原料库流程不熟悉、多语服务需加强。

大家提改进方案:制作“国际原料库操作手册”(附视频教程),翻译成10种语言;在电商园加设“多语服务中心”,24小时响应全球咨询;明年在非洲、南美各设1个“非遗培训基地”,现场教学草木检测和原料管理。肯尼亚代表提议:“希望六巷派指导员去当地,帮助建立竹编工坊,”林羽当场答应:“下个月就派2名国际非遗指导员过去,带足草木检测工具和楠竹苗。”

酉时末,复盘会确定明年规划:参加非洲非遗展、南美融艺周,培训500名国际非遗指导员,扩建国际原料库(新增非洲楠竹基地、南美皮革基地),全球少年非遗数字化计划落地10个国家。赵阿公望着规划清单,说:“联合国展只是开始,咱们要让六巷模式在全球开花结果,”林羽点头:“还要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非遗示范基地’,让六巷成为全球非遗协同的标杆。”望着屏幕上的国际伙伴,林羽突然懂得“联合国展复盘非易事,规划全球谋长远”的道理——非遗全球协同的持续性,藏在问题的正视、方案的执行、规划的具体里,藏在每个为全球非遗铺路的瞬间。

戌时?本土产业分红,民心凝聚

六巷村委会的院子里,村民们围着分红表,脸上满是笑容。楠竹加工厂今年国际订单利润突破800万元,每户种竹村民分红比去年多3000元;电商园的国际售后、物流岗位让2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月薪达4000元;王婶的民宿带动15名村民当服务员、非遗体验导师,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

“我家种了10亩楠竹,今年分红加卖竹的钱,能给儿子在县城买套房,”李大叔拿着分红款,笑得合不拢嘴;刚从外地返乡的小王说:“以前在城里打工,一年回不了家,现在在电商园做国际订单客服,既能赚钱,又能照顾爸妈,还能学英语,”院子里满是欢声笑语,村民们纷纷讨论明年的计划:有的想扩大楠竹种植,有的想学竹编、银饰,有的想加入国际售后团队。

戌时半,分红结束,村支书宣布:“明年要建‘非遗技能培训学校’,请老匠人、国际指导员讲课,免费教大家手艺,还要和联合国非遗组织合作,选优秀村民去国外交流,”村民们掌声雷动,赵阿公说:“这就是非遗的好处,能让大家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还能走出去看世界,”孙阿婆补充:“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六巷会越来越好,咱们的非遗会越来越火。”林羽望着满院的喜气,突然懂得“本土产业分红非易事,民心凝聚促发展”的道理——非遗乡村振兴的民生价值,藏在村民的收入、笑容的真诚、未来的期待里,藏在每个为共同富裕铺路的瞬间。

亥时?年度总结,寰宇共生

六巷工坊的“技艺枢纽台”旁,联盟团队、村民代表、少年传承人、国际伙伴(线上)围坐在一起,总结全年全球突破,规划寰宇未来。赵阿公翻着成果本:“联合国展获奖,国际订单突破3000万元,合作国家18个,草木检测法推广至18国,全球少年计划获联合国支持,”他指着墙上的“六巷非遗全球地图”,“除了欧洲、北美、亚洲,非洲、南美也标上了,明年要覆盖大洋洲、南极洲(科考站非遗体验),实现全球无死角;”孙阿婆补充:“要编《全球非遗草木检测全书》,收录18国的检测案例,供全球传承人参考;”李大叔则说:“楠竹种植扩到3000亩,在非洲、南美建楠竹基地,实现原料全球供应。”

少年们说:“‘寰宇非遗全景图’要新增非洲段(竹编草原)、南美段(皮革太阳),明年在联合国非遗展展出升级版;”林羽总结未来规划: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非遗示范基地”,建全球物流枢纽(覆盖六大洲),全球少年非遗数字化计划落地20个国家,非遗技能培训学校培养1000名国际非遗人才。

亥时末,总结会结束,大家走出工坊,望着六巷的夜景:国际原料库的灯光亮着,电商园的国际订单中心还在处理订单,老竹坡的楠竹在月光下静静生长,少年工坊的“寰宇非遗全景图”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林羽摸了摸衣褶里的竹草,叶片上沾着联合国展的荣耀气息,映着工坊的灯光,也映着非遗从乡关走向寰宇的壮阔未来——只要守住匠心的根、协同的心、传承的情,六艺非遗就能从六巷的楠竹林,生长成覆盖全球的“非遗生态共同体”,让“乡关非遗、寰宇共生”的梦想,在每一次国际展、每一场少年论坛、每一代传承里,慢慢照进现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