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波谲云诡 府城暗流涌(1/2)
沈远山开的方子,主要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即苓桂术甘汤)加上苍术、厚朴、陈皮(平胃散主药),另佐少许砂仁、焦三仙行气消食。方子确实如他所言,药性平和,重在温化寒湿,而非猛攻。
药煎好服下,第一剂后,老夫人便感觉脘腹的胀满似乎松动了一丝,嗳气也顺畅了些。接连三剂下去,虽然精神气力未见明显增长,但那种顽固的胀闷感确实减轻了不少,夜间也能勉强安睡一两个时辰了。
这一下,连原本对沈远山心存轻视的周知府,也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府中下人间更是传开,说从乡下来的沈大夫果然有本事,连胡大夫都束手无策的老夫人陈疴,几副便宜药材下去就见了好转。
周知府对沈远山的态度愈发客气,不仅安排食宿周到,还时常邀他谈论医道、风土。沈远山却依旧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言语谨慎,除了病情相关,并不多言其他。
这一日,周知府在书房单独召见沈远山,屏退左右。
“沈大夫,家母病情好转,多亏了你。”周知府抚须微笑,话锋却是一转,“本官观你医术精湛,更难得的是这份沉稳仁心,屈居乡野,实在是埋没了人才。”
沈远山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拱手道:“大人谬赞。乡野之间,病患众多,沈某能尽绵薄之力,已感心安。”
周知府摆摆手:“诶,话不能这么说。大丈夫立于世,当有更大作为。本官有意在府城设立一所‘惠民药局’,专为城中贫苦百姓施医赠药,正缺一位像沈大夫这样既有医术又具仁德之人主持。不知沈大夫可愿留下,担任这药局主事?一应薪俸、用度,皆由府衙支应,定比你在乡间操劳优渥得多。”
这确实是一个诱人的提议。府城平台更大,能救助更多的人,生活也更为安逸。但沈远山深知,这“惠民药局”看似美好,实则牵扯甚多。一旦接受,他便从自由的乡野郎中,变成了依附于官府的人,日后行事,难免受制于人。
他沉吟片刻,婉拒道:“大人为民之心,沈某感佩。只是沈某闲散惯了,且乡间医馆乃祖上所传,亦有众多乡邻倚赖,实在难以割舍。恐难当此重任,还望大人见谅。”
周知府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面上笑容不变:“无妨,无妨。人各有志嘛。沈大夫念旧重情,本官理解。”他呷了口茶,似是无意间提起,“对了,听闻沈大夫有一位高徒,如今正在京城太医院进修?真是年轻有为啊。”
沈远山心中一凛,知府竟连陈榆之事都打探清楚了?他不动声色道:“小徒陈榆,蒙吴大夫举荐,得以入太医院学习,乃是他的造化,能否有所成,还需看他自身努力。”
“太医院是个好地方啊,前途无量。”周知府意味深长地说,“如今朝中重视医道,各地若有良医,皆可举荐。以沈大夫之能,若得贵人提携,他日未必不能与高徒在京城相聚,共谋发展。”
这话里的招揽之意更加明显,甚至隐隐以陈榆的前程作为某种暗示。沈远山只是微微欠身:“沈某才疏学浅,唯愿守着一方乡土,治病救人,于愿足矣。至于京城,非我所愿。”
接连两次婉拒,周知府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但并未动怒,只是淡淡道:“沈大夫志趣高洁,本官佩服。既如此,也不便强求。家母之疾,还需沈大夫多多费心。”
“分内之事。”沈远山起身告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