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论功行赏 前路启新程(1/2)
时光荏苒,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惊蛰之变”,已过去月余。京城的废墟大部分被清理,新的屋舍开始搭建,街市上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只是那场灾难留下的创伤和悲痛,依旧深埋在许多人心中。
朝堂之上,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细致的核查,关于此次平乱功臣的封赏,终于尘埃落定。
这一日,大朝会。金銮殿内,文武百官肃立。年幼的景和帝赵桓端坐于龙椅之上,虽然依旧需要垫高才能坐稳,但经过此番磨难,眉宇间已多了几分沉稳。摄政王赵擎苍身着亲王蟒袍,立于御阶之下,威仪赫赫。
“众卿平身。”小皇帝的声音还带着稚嫩,但已能清晰地传达旨意。
待百官起身后,司礼太监展开明黄色的圣旨,用尖细的嗓音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惊蛰之夜,奸佞作乱,祸乱京城,社稷倾危。幸赖上天庇佑,祖宗显灵,更有忠臣义士,奋不顾身,力挽狂澜,终使妖氛荡平,江山复定。有功之臣,理当褒奖,以彰其功,以励来者……”
圣旨首先追封了在此次变乱中殉国的将士和官员,给予了其家族丰厚的抚恤和荣耀。
接着,便是对生者的大加封赏。
“……摄政王赵擎苍,临危受命,指挥若定,诛除元恶,安定社稷,居功至伟。加封其为‘辅国摄政王’,赐九锡,总理朝政,见君不拜,剑履上殿!”
九锡!见君不拜!剑履上殿!这几乎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耀和权力!虽然赵擎苍之前的权力已然极大,但此次明旨加封,更是将他的地位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殿内百官神色各异,有欣慰,有敬畏,也有不易察觉的复杂。
赵擎苍面色平静,出列躬身:“臣,谢主隆恩!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圣旨继续: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贞,持身以正,护驾有功,传递虎符,稳定朝纲,擢升为太子太保,兼领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参赞机务!”
李贞老泪纵横,颤巍巍出列谢恩。他从一个耿直的御史,一跃成为阁臣,可谓一步登天。
“……太医院院判孙思邈,德高望重,医术通神,救死扶伤,功在社稷,加封太子太傅,赏金百万,宅邸一座!”
孙思邈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出列谢恩,对他而言,医术精进远比官职提升更重要。
“……御前侍卫副统领石锋,忠勇可嘉,护驾诛逆,屡立奇功,擢升为御林军都指挥使,封忠勇伯,世袭罔替!”
石锋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末将谢恩!誓死护卫陛下、王爷,护卫京城!”
“……暗卫统领莫言,洞察先机,清除内奸,功不可没,赐金牌一面,可随时入宫面圣,赏金帛无数,其职司依旧,隐秘行事。”
莫言如同影子般在角落现身,躬身一礼,便再次退入阴影,仿佛从未出现过。
最后,圣旨念到了沈远山的名字,殿内不少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位年轻的太医身上。
“……太医院院判沈远山,医术精湛,心细如发,于宫变之中,识破毒谋,研制解药,救治陛下、太后及众多宫人性命,更于太医院内,勇斗奸佞,保全要害,功勋卓着!擢升为太医院院使,位列正三品!赐爵‘安平伯’,赏金千两,京中宅邸一座,以示荣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