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靖康(2/2)
不少人痛骂司马家逆臣上位,果真本性不改,只知道花天酒地争权夺利,才导致了边关松弛,让胡人崛起。
可宋朝的出现,震惊了唐人的下巴。
居然有能和晋朝掰手腕的朝代吗?
房玄龄直白道:“靖康之耻,其丑态,更甚于亡国!”
“明朝的亡国之君尽显铮铮大国风范,可这宋朝......”
......如此不堪!
杜如晦心中暗道。
“四百年大汉尚有献帝的光荣结局,就连曹魏也有曹髦留下的体面。自古以来,从未有宋亡国之耻!”
贞观群臣,此时真的明白了。
为什么会有绍宋这样的故事存在了。
宋朝
大宋的后代出了这么大的笑话,赵二岂有坐在府中偷笑的道理。
于是乎,赵光义提溜着短跑冠军的速度,匆匆赶到了大内,和兄长一起观看天幕。
此时的赵大依靠在软榻上,浑身无力。
他但凡一抬眼,就看见了靖康时宋廷的各种丑态。
闹心啊!
“朕的玖儿呢?朕的玖儿怎么还不出现?”赵大魔怔的唤道。
天幕在不断的演绎叙述着,殿里的内侍官们也手不停的记录着。
赵光义抬眼看见兄长的状态,关切的说道:“兄长,可还在忧心我大宋的后世子孙不肖吗?”
大哥啊,天幕的出现就是在告诉你,你的子孙不行啊!
你赶紧有点眼力劲好不好,传位给圣明的晋王殿下!
赵匡胤没有言语,心中乱糟糟的很。
明朝
朱标心中好像被点亮了什么,想起天幕上曾言的“大宋放弃了自己的北方百姓”。
忽然开口道:“爹,从宋高宗决意南逃的那一刻,大明的南北榜案仿佛已经注定了。”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一切的困惑仿佛被抚平了。
他想起了明军收复燕云的时候,燕赵百姓面上纹青,那是奴隶的烙印。
田野荒凉,百里无鸡鸣。
人人不知何为汉。
他们目光愚钝,早就无一点汉人模样了。
就连有识之人,读书人,也个个对南人恨之入骨。
李善长悠悠道:“上位,史书记载,当初蒙元伐宋时,北人出力最多最狠!”
就像蒙元北伐时,忽...刘必烈最有韬略一样...
话已至此,奉天殿的群臣沉默了。
说到底,大明开国迎来的大问题,其实都是大宋的祸,他们在给大宋的遗留擦屁股。
至于为什么不提蒙元。
要不是黄河问题再不治理就真的要亡天下了,他们都懒得管。
更不会管南北分裂的事儿了。
天子抛弃了他的臣民,大宋放弃了北人。
当建炎南渡发生的时候,当朱仙镇撤军的时候,北人的心就已经死了。
觉得自己摸清了这些弯弯绕绕的朱元璋反而大笑,他看向殿内面露疑惑的群臣。
朗朗说道:“咱得国之正,数遍青史无出左右。”
群臣点头,这是后世人认证的,上位说的对!
“咱驱除蒙元,恢复汉家衣冠,这是咱的功绩!”
群臣再颔首,上位牛比!
“咱身为汉家天子,岂能不顾汉家天下南北分裂?”
“咱大明,必不能坐视汉家河山南北不睦!”
朱元璋越说越激烈,他目光炯炯,看向朱标,“标儿,一代人完不成的事情,那就两代、三代...大明的子子孙孙要以此为己任。”
说着还有些不放心的老朱心思一动。
“对了,咱要把这条写到《皇明祖训》里!”